第166章 谁当突厥狗揍谁(第4/5页)

高颎看着一位弟子带着几千隋军大败数十万突厥兵,将杨广从雁门郡救出;另一位弟子更是一战擒拿两个可汗,烧毁突厥牙帐,立下“燕然勒石”的旷古功绩。这才艰难地官阶提到了原本“开府仪同三司”的位置。他能不骂李渊废物?

哪怕李渊在吐谷浑和高丽战场上有一丁点建树,也不需要两位弟子年少时就要去砍草原可汗们的脑袋来赚功劳。有了高等级荫官的李建成也不至于因为嫉妒给两位弟子使绊子。

但他还是知道,虽然他瞧不起李渊,李渊已经比这世上大部分人都厉害,当个诸侯还是没问题。

李渊这次起兵的时机之烂,让高颎第一次怀疑自身眼光。

他在杨广得到朝野上下一片好评的时候,就察觉杨广此人当皇帝必定会败掉大隋的基业,眼光无比准确。难道他在李渊这里还能看走眼了?

后来高颎从李昭那里看到了唐国公夫人的信,才知道原来李渊是被李建成逼反的,而李建成是郑家人挑拨的。

彳亍口巴。

至少自己的眼光没出错,李渊还没废物到自己都看不懂的地步。

至于李建成和郑家的打算,高颎很能理解。对他们而言,让李渊赶在李世民之前称王称帝,比什么都重要。

战局糜烂?反正李世民这个“天下无双”和李玄霸这个“算无遗策”一定能赢,顶多就是让他们兄弟俩焦头烂额一点。

但……那不是更好吗?

最好是逼李世民和李玄霸来救援太原城。只要李世民和李玄霸与李渊见面,他们就能劝李渊收走李世民和李玄霸的军权。而有“父子”这层关系,两人不能拒绝。

当然,李渊会立刻再把军权还给李世民和李玄霸。但这一收一还,就决定了李渊的主公地位。

即使陇右是李世民打下来的,即使兵是李世民和李玄霸募的,但世事就是这么不公平。李渊只需要有了这个名份,就能轻松拿走李世民和李玄霸积攒的一切势力,且世上无人可指摘。

李世民和李玄霸不肯给,就是不孝子弑父,天下士人都会离心。而现在李世民和李玄霸还没有强大到与天下士人作对的程度。

就算两位弟子当了不孝子后还能平定天下,李世民为名声所累,想要安抚天下也会异常困难。

高颎替弟子不平,也无可奈何。

郑家的计谋虽然令人不齿,但确实击中了弟子的要害。

高颎将太原起兵始末告知李世民和李玄霸,李世民和李玄霸都敛眉垂目,神情漠然。

李世民讥笑道:“我观天下称帝者无英豪,只要父亲不拖我后腿,我与我弟弟合力所向披靡,扫平天下如摧枯拉朽。”

李玄霸冷漠道:“或许李建成和郑家人也非常信任我们的实力,才会在刚起兵的时候就自私自利地谋划夺嫡。”

在原本历史中,年纪小的粉丝们都争什么太原首谋之“功”。

这算什么功?李渊已经做足了一切准备,兵马都备好了,突厥也联络好了,就差一个点头。别说李世民和李建成,估计手下全部都顺着李渊的心意劝了一顿,然后李渊再假惺惺地点头同意,和“黄袍加身”似的。

功劳不是耍嘴皮子给领导递台阶,而是殚精竭虑出谋划策,而是出生入死勇冠三军!只有毫无功劳的废物才会说“领导马上要做一笔大单子,我附和了领导,所以我也有功劳,要分多多的奖金”。

太原起兵完完全全是李渊一人主导。非要说第一个劝说的,那不是李渊最信赖看重的好朋友裴寂吗?裴寂还带资进组,是真的有大功劳。

但这个时空的李建成粉丝有福了,他们可以争“太原起兵首谋之过”了。

李玄霸道:“李建成就罢了,他一直长于后院,学的都是内宅斗争的本事,看不明白很正常。郑家大概是太久没有进入中枢机要,眼皮子怎么也如此浅显?父亲还在争天下,第二任皇帝其实也是开国君王,而不是寻常继位。他们的自私自利不仅让所有人都看到了李建成有多自私狭隘愚蠢,也打击了父亲的威望。”

李玄霸冷漠的表情化开,轻声笑道:“其实我本在烦恼如果父亲太过英明神武,一路打到大兴与我等汇合,我们该如何拒绝父亲让我们交出兵权的要求。感谢李建成和郑家人的愚蠢。”

高颎眼皮子一跳,道:“你该不会早就生出与你父亲为敌的念头?三郎,我知道你离经叛道,但这不仅仅关系你的名声,更关系二郎将来为帝的名声。”

李玄霸道:“老师放心。我很关心二哥的名声。”

李世民满不在乎道:“我无所谓。只要我当个好皇帝,就算不孝又如何?后世人就算再对我不孝捶胸顿足,也得承认我是千古明君。”

李玄霸点头:“这倒是。他们遇到了冤屈还得去哭昭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