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被套路的杨道玄(第2/3页)

他熟悉的弘农杨氏是杨广、杨昭和杨暕。就算性情仁和如杨昭,也是个绵里藏针的高傲性格。杨道玄身为蔡王世子,居然比普通勋贵子弟还谦卑。

怪不得弘农郡不去救援洛阳,隋朝宗室大概是真不想当宗室。

“杨兄不必多礼,也不必自称什么庶民。既然杨兄将弘农郡守得很好,杨兄便继续当弘农太守即可。”李玄霸语气诚恳,态度亲和地将作揖的杨道玄扶起,“杨兄虽被先帝薄待,却在乱世中挺身而出,护佑一郡百姓有功。杨兄高德。”

杨道玄眼眸闪了闪,低头道:“不敢当,只是家在弘农,做些力所能及之事罢了。”

李玄霸赞扬道:“这世上如果有更多像杨兄这样能做力所能及之事的人,哪还会是乱世?杨兄,做力所能及之事,不就是挺身而出吗?过度谦虚可不好。”

他比杨道玄小近十岁,却拿出了一副兄长的态度,语气老陈。

李玄霸拍了拍杨道玄的肩膀,道:“如今当务之急是平定乱世,将来肯定有很多需要让杨兄施展才华的地方。希望杨兄不要藏拙。”

杨道玄:“……”开始害怕。

他头疼不已。

父亲生生熬死时欣喜的泪水,是杨道玄的梦魇。

他直到如今,也会偶尔梦到父亲临死前那喜悦的神态。

父亲笑着离世,本应该是喜丧。可这“喜”,实在是太过噩梦。

所以杨道玄阻止了不平者想要上奏杨广,让他这个蔡王世子袭爵。他悄悄隐藏存在感,假装自己是一个庶民士子。

反正父亲虽然一辈子战战兢兢,亲王该有的俸禄和赏赐还是有,够吃三代。

三代之后,他家子弟与皇帝的血缘关系就很淡了,可以以普通士人的身份出仕,再不用战战兢兢。

谁知道没等到三代,杨广就把大隋给玩没了。

杨道玄先是惶恐,又突然发现自己好像不需要惶恐。

无论接下来当皇帝的是谁,肯定都不会在意自己这个被杨广冷落的前蔡王世子。所以自己只要继续降低存在感,争取让新帝忘记自己。那么自己儿子就可以出仕了,不必等到孙儿。

杨道玄觉得自己实在是太聪明了,正准备照办,却得到了高颎的来信。

高颎还被杨坚重用的时候不仅是太子师,也兼任教导其他亲王子弟的重任。所以他与杨道玄也算熟悉。

高颎大隐隐于朝后,与同样想要大隐隐于朝的蔡王有书信交流,探讨要怎么在杨广面前降低存在感。

蔡王杨智积去世后,高颎也指点了杨道玄一番,告诉他如果不想袭爵,该做何事。

杨道玄一直很尊敬高颎。高颎写信让他护好弘农郡,本来想消极避祸的他还是听从了高颎的建议。

皮之不存,毛将安附?他的家在弘农郡,弘农郡若是破了,他一家人也会颠沛流离。

虽然杨道玄不想入仕,但也想过正常富贵闲人的生活。

他下定决心,无论谁打下了天下,他就赶紧让别人献城,自己以“我是前朝宗室”为名,请求隐居民间。

然后他被一众族中长辈推到了李玄霸面前。

然后李玄霸根本不问他的意见,就封他为弘农郡太守。

然后李玄霸甚至给他戴了无数顶高帽子,把他夸得天花乱坠,周围族人都跟着点头,让自己下不了台。

他总不能在所有人都在夸赞自己的时候说“没这回事”,过分的谦虚也是得罪人。

杨道玄头疼。他觉得自己是不是很早就选择错了什么。

李玄霸瞥着杨道玄自以为隐藏得很好的烦恼,想起高老师的信——“蔡王世子杨道玄可用”。

高颎在大兴给李世民和李玄霸补课时说起对大隋宗室的处置,与大部分世人看法不同。

他认为大隋已经完全失去了民心——无论是士人之心还是庶民之心,且大隋宗室一直被杨坚和杨广苛待,大隋还强盛时就没什么势力,所以李世民完全不用担心任用大隋宗室会导致大隋复辟。

而任用大隋宗室中的能人则好处很多。

李世民顺利称帝的阻碍只在于李渊。

虽然李世民现在情势一片大好,但李渊是李世民的父亲,还率先称帝。就算天下是李世民打下来,但在许多人眼中,李世民打下天下和李渊打下天下没区别。他们在李世民和李渊争夺帝位时,不一定站在李世民这边。

李世民不愿意利用表侄,那就重用大隋宗室。大隋宗室都被重用,大隋旧臣就不怕自己被清算。

再者,任用大隋宗室还能再扶持起一支勋贵。朝中总会有派系,家族联姻、地缘乡亲、师门联系、门生故吏……有人的地方,就有“关系网”,皇帝再厌恶,也阻止不了。

既然阻止不了,那朝堂上的派系就越多越好。

一个合格的皇帝并不怕朝堂派系斗争,而是怕派系势力太强,影响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