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阴险的晋王殿下(第2/3页)

这等收买人心的事,还是要皇帝自己去做才行。

没有地方医学博士的上报,李玄霸仅凭借自己对历史碎片信息的整理,再加上从各地搜集来的情报,就确定了疫区范围,派出了上百名太医支援疫区。

太医这么多,全靠孙思邈的名声。

李玄霸到了长安之后,就用自己为案例,声势浩大地为孙思邈与宇文珠“造神”,并宣布即将在长安建立官方医学院,只要通过考核的民间医者,都能免学费和住宿费在医学院里学习,出色者还能进入太医院和地方医学院。

于是民间医者纷纷来长安“朝圣”,等候专属医者的官学开学。

李玄霸临时布置考核,吸纳了一批医者进入太医院,又给了剩余医者可以追随太医的便利,他们若在防疫中有功劳,将来就能免试入学,还有奖赏。

厚赏下必有勇夫。医者们也不怕死了,咬牙硬闯疫区。

李玄霸这一番雷厉风行的行动,朝臣们被李玄霸牵着鼻子使劲奔跑,跑完时都没回过神。

他们不是还在讨论李建成谋逆的后续吗?投资李建成的勋贵世家不还在给晋王殿下割肉吗?没能及时入场的山东世家不还在疯狂为晋王殿下这个石林领袖造势吗?

有些心系大唐又不太了解李世民和李玄霸这对兄弟相处模式的忠臣,都有点担忧晋王殿下这么高调,是不是想要趁着太子殿下没回来,自己揽权了。

李玄霸通过先一个狼牙棒敲过去,又递上一杯甜奶茶,让勋贵世家们安分下来,开始正视自己“大唐臣子”的地位,李玄霸却没有乘胜追击,捣鼓起防疫了?

话说,长安周边有大疫了?不及时防疫都要蔓延到我们这群人头上了?这么可怕的事,我们怎么在晋王殿下已经着手处理之后才知道!

哪怕兵荒马乱,洪涝灾害,京城里的贵人们都不是很在意,因为他们可能有损失,但损失不会太大,奢华日子还能过得下去。

大疫就不一样了。

疫病这玩意儿不论贵贱,哪怕权贵们再怎么养生,若大疫传到了他们住的地方,该死还是会死。

《三国志》记载,建安二十二年大疫,“室室有号泣之哀”,“建安七子”中的“五子”王粲、徐干、陈琳、应瑒、刘桢,司马懿的大哥司马朗,还有因与曹军对战而染病的鲁肃,都是死于这场大疫。

如果疫病传到了长安,他们可没有好日子过了。

这时不知道从哪传出晋王李玄霸私下透露,如果还有人不当大唐忠臣,就把他们驱逐出长安城。这样既能显示出大唐的仁慈,又能让疫病惩罚他们。

晋王李玄霸表示,这一切都是谣言,还抓了几个传谣的人。

但京中权贵们都认为,这是晋王能做得出来的事。他这人虽然表面上有个“德重恩弘”的诨号,实际上手段凶狠毒辣,十分阴险。借刀杀人不脏手的好事,李玄霸瞅到机会就一定会做。

杜如晦苦笑:“连我的门槛都快被京兆杜氏主家的人踏破了。京兆杜氏的主家在我回京后也显得不卑不亢,说杜家子弟都能和我一样,凭借自身才华被帝王赏识,现在怎么慌了?我京兆杜氏也没做过对不起大唐的事啊,他们慌什么?”

房乔也一副无语的表情:“我的家族清河房氏已经没落了上百年,他们真没必要把自己当世家子弟,因没有鼎力支持大唐而向我求助。我给主公做事,不就是清河房氏对主公鼎力支持了吗?我们家族除了我,哪还有多少人才?”

两人用眼神质问李玄霸,你是不是应该反省一下?

被李玄霸拉着参加宰相核心会议的赵慈景无奈道:“这不都是李三郎拉着世家子弟细数他们和姻亲的族谱,把他们吓坏了?”

文会中其他事都被人传得绘声绘色,唯独李玄霸与世家子弟交谈时细数对方家谱的事,外界连个风声都不敢传。

李玄霸此举确实能展现出他对世家子弟的尊重,但这尊重在他整顿朝堂的时候,就有点吓人。

李玄霸岔开话题:“我确实有需要他们做的事。我要整修渭河水利,疏通关中平原的灌溉渠道。许多灌溉良田都在他们手中,我希望他们支持我。作为回报,玻璃、茶叶和新的香皂、护肤品,他们都可以优先订购。”

他特意点明了,是“玻璃”,不是“琉璃”。

我这是如瓷器一样的高端大唐制造产品,不是从地底下挖出来的没有什么底蕴的漂亮石头,也不是从蛮夷那里传来的没有中土气质的土特产。

另外,李玄霸还是没能烧制出来大块的、全透明的玻璃,但把窑的温度提高了,倒是瓷器的制作技术有突破。

隋唐时的瓷器还有点粗糙。现在他分了一半工匠去研究瓷器,如果能把宋元明清的什么白瓷粉瓷彩瓷青花瓷都给研究出来,让勋贵和世家慷慨解囊就更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