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洛阳百姓太激动(第4/4页)

凑巧的是,李玄霸写信让李世民暂时别回来,先把冯盎带回来时,也在唏嘘冯盎的曾孙。

冯盎除了有一个出名的祖母,还有一个出名的曾孙,名为高力士。

后世很多人知道冼夫人,知道高力士,甚至连冯盎都听说过,但绝对不知道,高力士是冯盎的曾孙,冼夫人的第七世孙,本名冯元一。

高力士常和李白捆绑出现,即著名的“高力士脱靴”,好像高力士是只知奉承唐玄宗才得宠的奸宦似的。

其实高力士是累有功勋的大忠臣,官至右监门卫大将军,晋爵渤海郡公,听闻唐玄宗驾崩后呕血而死,追赠扬州大都督,陪葬泰陵。而且,他还是满门忠良的冼夫人和冯盎之后。

武则天称帝时为按下朝堂不满,重用酷吏万国俊排除异己。众所周知,历来酷吏除了帮主人排除异己,还会自己滥用职权。

圣历元年,岭南遭灾,万国俊坐镇广州当监察御史,当时镇守岭南的是冯盎之孙冯君衡。冯君衡没有及时奉承万国俊,万国俊便诬告冯君衡指使岭南受灾的流民谋反。女帝诏令岭南讨击使李千里,将冯氏宗族和冼氏宗族毁坟灭族。

冯元一因年幼被免于处死,被阉割为奴。李千里怜惜他,将他带回宫中为宦官。冯元一被宦官高延福收为养子,改名高力士。

高延福出身渤海高氏,也是因罪净身入宫。或许是对冯元一的经历感同身受,他才庇佑年幼的冯元一。高力士后来被封渤海郡王,也是因为所认义父是渤海高氏出身,惯例册封祖籍地为封号的缘故。

明朝李贽夸赞:“高力士真忠臣也,谁谓阉宦无人。”

冼夫人的后人即使只剩下一个太监也恪守忠良终身,所谓满门忠良,被灭满门了也还是忠良,真不负君王。

高力士身为忠良勋贵之后,因被诬告而净身入宫,仍旧不改宏图大志忠君立功,以宦官之身得封郡公,却仍旧因身体残缺被人轻视侮辱,真是可叹。

对了,现在的渤海郡公正是他出身渤海高氏的师兄,高表仁。高延福大概是他八竿子打不着的旁支族人。

“高大兄,听闻你是渤海高氏出身,要不要在渤海高氏开办族学?”李玄霸道,“大唐以后会推广科举,渤海高氏的族人若以科举晋身,也算清贵了。”

高盛道无语道:“别说这么远,现在震得这么厉害,你都不害怕吗!”

李玄霸知道这场地震的日期,李玄霸与高盛道、房乔等人提前三日在帐篷里居住,以便于地震来后第一时间发出政令。

地震如约而至,众人先猛地站起,然后站立不稳,跌倒在地,面有惧色。

只李玄霸坐在椅子上晃来晃去,一边看信,一边唠唠叨叨,没个正形。

见李玄霸这副轻松的模样,众人虽然很无语,但心中恐慌也消失不少。

这场地震都被李玄霸提前预知了,还有何可惧?当务之急,该是立刻赈灾,没空让他们畏惧天灾。

地震之后,窦皇后带着万贵妃和后宫妃嫔亲自搭建粥棚赈济灾民;宇文珠匆忙赶回京城,应对地震后京城可能出现的疫病;长孙康宁仍旧在李昭军中,与父亲长孙晟一起安抚突厥首领,商议再次分割东|突厥之事,待李世民快回京的时候再回来当皇后。

李世民也掐准时间北上,一路安抚灾民,平定骚乱,开仓赈灾。

李玄霸早就安排在京城居住的各地百姓代表,终于能完成他们的任务了。

他们改了一下标语,以各郡县宿老的身份,劝“秦王”李世民登基。

这天下本就该是“秦王”李世民的,正因为真命天子没有及时归位,龙脉才动荡不安啊!

“东都洛阳控制不住了,百姓们坚信你的谎话,都开始给大雄铸神像建庙宇了!”高颎急匆匆返京,对着搞事的李玄霸一顿喷。

李玄霸满头雾水。

长安的百姓还在看热闹,没有参与进这场皇袍加身呢,怎么刚成为大唐百姓不久的洛阳百姓如此激动?

没几日,李世民也派长孙无忌回长安求助。

“阿玄!你干的什么好事!我被洛阳百姓围着烧香叩拜,他们要逼我在洛阳赶紧登基!不登基不准走,怕又出现地震!你赶紧来洛阳把我救出去!”

李玄霸下巴都快掉地上了。

宇文珠笑得差点呛道:“郎君,你赶紧去洛阳把兄公接回来,不然观音婢就要改道去洛阳当皇后了。”

李玄霸双手抱头:“究竟发生了什么!啊,高老师你别撸袖子,洛阳和我又没关系!不是你驻守洛阳……好吧,我的错,不对,是二哥的错!”

二哥你做了什么,才让洛阳百姓逼你登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