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李小五诨号青天(第2/4页)

其实只要弟妹能够更洒脱一点就行了。关上门,一家人别那么多礼数,就算耿直一些,自家弟弟也会高兴。

不过他也理解柳家对女儿的教导。

只是自家特殊,所以对妻子的要求特殊。若嫁入寻常人家,女子恪守礼数温良,把握住主母的分寸,才能过得更好。

柳亨心里也忐忑。他不知道自己给侄女支招是对是错。只是看到皇后和晋王妃那肆意的模样,又看着侄女落寞和羡慕混杂的神情,他不由心软,不想让侄女被家族束缚太多罢了。

河东柳氏有自己在朝为官,侄儿也不是无能之人。他们不必要把希望压在侄女身上。

再说了,楚王由陛下和晋王亲手带大,说是兄弟,其实父子。就算河东柳氏想以楚王外戚的身份做什么,楚王也不会上当,只会徒生厌恶。

柳王妃与河东柳氏的女眷断了联系,与皇后、晋王妃亲近,这就表达了河东柳氏的讯号,以后柳王妃只是李家妇,不是柳家女了。

当然,这不是说柳王妃要与娘家断了联系,只是表明“立场”。

李智云给李玄霸写信,说妻子的名字居然是取自《诗经》“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中的“琇莹”,不知道自己在已经去世的老丈人眼中,算不算得上“有匪君子”。

看着李智云在信中的长吁短叹,李玄霸便知道他开始与妻子交心了。柳亨也松了口气。

但松了口气的同时,他也十分庆幸自己醒悟得快。

楚王居然现在才问侄女的名字,这……唉,果然侄女出嫁前家族对她的教导,还是让楚王不喜了。

其实河东柳氏倒不是真的想通过族中女子从李智云那里获得什么,只是寻常教导而已。不过长孙康宁和宇文珠都不像是寻常贵妇,才显得柳琇莹比较别扭。

不再操心侄女的事,柳亨倒是有心情去嘲笑山东世家的“门第钱”了。

“他们做梦都不会想到,抨击他们门第钱的居然会是’琅琊王‘和’陈郡谢‘。”柳亨唏嘘道,“’琅琊王‘和’陈郡谢‘确实是有资格骂他们。”

李玄霸失笑。

柳亨疑惑:“晋王殿下在笑什么?”

李玄霸道:“没什么,确实,确实,他们两家非常有资格。就是这话你可别在两家族人那里说,小心挨揍。”

柳亨仍旧不懂,李玄霸也不回答。柳亨离开时心里一直惦记着此事,郁郁许久。

薛元敬得知柳亨的郁闷时,直说柳亨活该。谁不知道晋王殿下喜欢欺负友人,常说话说一半,就平白让人郁闷。柳亨就是自找的。

柳亨便更郁闷了。

这件事传到了李世民耳中,李世民也好奇,李玄霸在笑什么。

李玄霸无奈:“我就不能天生爱笑吗?”

这群人真无聊,为什么自己笑了一声,都要琢磨这么久。据说京中都传出什么“晋王一笑”之类的趣谈了,怕不是将来会成为奇奇怪怪的典故。

李世民道:“我还不了解你?你肯定心中有事才发笑。快说,是什么趣事?”

李玄霸翻了个白眼:“不算趣事。只是想到了后世吹嘘世家清贵,世家女连皇帝都不嫁的笑话。”

李世民想着至今各个世家都还在试图给自己后宫塞世家女,哪怕没有名份也塞,歪头疑惑:“啊?”

李玄霸道:“最常提起的论据,一是侯景向梁武帝求娶’王、谢‘二家女,梁武帝说’王、谢门高非偶,可于朱、张以下访之。‘”

李世民脸上露出的笑容,居然和前几日李玄霸在柳亨面前的笑容无二:“哇哦。”

李玄霸道:“柳嘉礼说羡慕’王谢‘清贵自矜,我就笑了。嗯,就是像你现在这样笑了。”

李世民:“哈哈哈哈哈,他要是在’王谢‘二家面前说羡慕此事,肯定会被揍。”

李玄霸和二哥一起露出了恶意的笑容,并和二哥说起其余几个世家女高贵的论据。

梁武帝说王谢门第高,不给侯景说亲。侯景之乱时,王谢两家被报复性屠戮满门,只剩下小猫小狗三两只,从此一蹶不振。

现在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还有族人出仕,但实质意义的“琅琊王氏”“陈郡谢氏”两个世家门阀其实已经不复存在了。

所以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确实最适合骂山东郡姓世家卖女“门第钱”。

看看人家“琅琊王”和“陈郡谢”,宁愿灭族都不肯自降门第嫁女o(*≧▽≦)ツ。

“第二个论据是’元超三恨‘。啊,元超就是薛收的儿子,现在还没出生。”

“元超三恨”,一是没参加科举,二是没修国史,三是没娶山东五姓七望世家女。

因薛元超娶了李唐宗室女,却懊悔没能娶五姓女,被后世当作唐初李唐公主也不如五姓世家女高贵的证据。

但薛元超的妻子可不是一般的李氏宗女,而是李元吉的女儿,和静县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