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连环招真正目的(第2/5页)

什么是权力?什么是地位?

这个世界,不是你当了世家门阀就有世家门阀的权力,也不是你当了皇帝就自动有了皇帝的权力。

天子,兵强马壮尔。

李世民不能明面上对世家门阀动手,是因为他们在民间的影响力,以及他们本身就是最大的治国人才库。

世家门阀更不敢忤逆李世民,因为李世民有兵。

所以李智云查他们的田地,他们只是推诿不配合,或者联合官员作伪证,不敢对李智云太过不敬。

派人刺杀李智云的,是地方上的小豪强。

这些豪强的影响力只在一县甚至一个村落,平时根本上不登大雅之堂,家族几代人都名不见经传。他们所有的根基都只在家乡,乱世时建坞堡养私兵,以乡勇自卫的名义组建军队,勾结盗匪抢占民田民宅。

天下大乱时,这群人中较为优秀的人往往最先加入各地“义军”,摇身一变成为将领,如瓦岗寨义军中的徐世勣;最为优秀者,甚至成为一方霸主,比如原本历史中的薛举。

反倒是世家豪族会反应较为谨慎,顶多只让子弟寻求名主,不会迅速将全家力量都押上逐鹿的大舞台。

天下平定,优秀的小豪强已经加入了大唐的温暖家庭,徐世勣、薛举摇身一变大唐新的勋贵;普通的小豪强若没有在乱世被其他豪强吞并,便能发一笔横财,扩充家族资产,等着新王朝重新勘定土地时把灰黑的资产“洗白”。

魏晋南北朝乱世时,各个势力征伐不休,很难构建稳定的基层权力机构。甚至连“县”这样的行政区划,有时候也会有很大的权力真空,所以他们都需要“乡贤”的支持。

这些小豪强根据先祖几百年的经验,认为大唐也会承认他们在乱世掠夺的资产。谁知道居然有刁民告状,楚王李智云这个愣头青还真要重新拿着隋朝曾经的户籍资料丈量田地,并声称要将多余的田地充公。

李智云本是剑指士族门阀。但重新丈量土地其实并不会让士族门阀伤筋动骨,他们田产的大头是隋朝皇帝赐予,或者历朝历代积累的“永业田”。

倒是李智云根本没放在眼里的小豪强们慌了神。他们缺乏政治素养,看不穿李智云的意图,只知道李智云要抢他们的田,治他们的罪,说不定还要把他们全家流放。

现在乱世刚定,许多人还匪性未平。

这群当了几年盗贼,刚放下屠刀的小豪强们一琢磨,横竖都是个死,不如和大唐拼了!

辉煌的大隋都能说灭都灭,新建立的大唐又如何?

大汉都是几百年前的事了。这天下就不会再出现一个持续百年以上的王朝!

于是这群小豪强们都不需要经过勾连,把后院武器一挖,反了!

李智云苦着脸道:“我根本没想到会捅了一群根本没在意过的人的马蜂窝。”

王弘直的神情也很苦涩。

王弘直祖上辉煌过,他知道士族门阀的心思,所以胆敢和李智云演这出戏,料定山东门阀只能吃个哑巴亏。

谁知道山东门阀确实如他们所料只敢消极应对,一群“土豪”却差点要了他们的命。

李世民和李玄霸在中原南征北战时,李智云不是留守陇西,就是留守西京。他对中原的情况了解不多,才吃了这个亏。

幸亏李智云脑袋灵活,李玄霸给李智云留下的张亮等人又曾经当过“民贼”,他才急中生智,想出一个“自己当贼帅”的招数瞒天过海,不仅逃出重围等到援军,还把锅扣在了山东世家头上。

虽然这群“揭竿而起”的小土豪们都是匪贼无疑,但他们人数众多,隋末乱世的余波未平,舆论很容易出现“官逼民反”的声音,到时大唐朝堂就只能“法不责众”。

李智云自从跟着兄长出门后,除了偶尔被兄长欺负,哪受过这等委屈?他都被刺杀了,怎么能“法不责众”?

李世民扶额:“所以你就……唉,你这是诬陷!是构陷!”

李玄霸道:“乡间富户哪来那么多壮丁和兵甲?说不定小五误打误撞猜中,这群人背后确实有大世家支持。此番骚乱,就是欺负小五经验不足,试探大唐的底线。”

李世民看向李玄霸。

王弘直嘴唇抖动,想要说什么。但他叹了口气,什么话都无法说出来。

这局面他有五成的错,如今已经闹到这个地步,他自身难保,哪还能替被构陷的山东士族说话?

再说了,他也隐隐有怀疑,齐鲁河北出现这么大的动静,真的是那一团散沙的乡中豪强能做到的吗?

李玄霸道:“二哥,你是皇帝,你怀疑别人谋逆不需要理由。你在怀疑有人谋逆,在小五被刺杀之后,还让当事人自己找证据自证,这正是仁君所为啊。”

李智云眼睛慢慢瞪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