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闪亮玄甲兵出征(第4/5页)

如中原百姓希望明君一直统治他们一样,草原百姓也希望天可汗如天空的太阳一样永恒存在。

唐太宗时期连征西域却还能保持休养生息,这是重要的原因。

虽然大唐出兵几十万,但大唐本身的精兵加上后勤民夫一共也就四五万,其余都是自带干粮的部落联军。大唐的铁骑起带头和攻坚的作用。

唐高宗时期,这个“天可汗”制度就玩不转了,几乎全靠大唐自己出兵,征讨西突厥才耗费巨大;唐玄宗初期,大唐又把“天可汗”制度捡了回来,奠定了开元盛世的基础。

唐玄宗所创造的节度使制度原本是一个良策,是一种边疆将领轮换制度。但唐玄宗老了之后怠政,节度使十几年不换,硬生生地把一个中央集权的制度,变成了节度使割据。

李玄霸从繁重的公务中抬起头,披上衣服在宫苑中散步休息时,不由自主地望向了西北方向。

他虽没有看见,通过对二哥、对西域的了解,也通过史书中曾经记载的寥寥数语,他能想象到草原上此刻的景象。

二哥穿着闪亮的盔甲冲在最前面,大唐的旗帜被草原和隔壁的狂风吹得猎猎作响。

青壮牧民们带上他们的弓箭,骑着他们的骏马,自发地竖起自己部落的旗帜,跟随在大唐的铁骑后面。

大唐的军队出发时只有不到五万之数。

待到了伊吾城下,高老师和长孙老师在城门外迎接御驾亲征的皇帝时,大唐皇帝身后已经是数十万的大军。

这一幕将有多壮阔?

“真想亲眼看见这一幕啊。”

李玄霸感叹,然后揉揉眉头,继续回去案牍劳形。

他得想个法子分权了。

皇帝应该集权,他二哥精力充沛也玩得转。自己又不是皇帝,精力又没有二哥那么好,还是分权吧。

自己这个监国亲王多选些人来分担权力,这是谨慎的行为,满朝公卿都应该赞同。

反正前殿还有好几个宫殿空着,就让房乔他们住进来陪自己加班好了。

回什么家?我都没有时间回晋王府,都给我住进宫里!

对了,裴老师和苏威也老当益壮,都可以进宫暂住。

说来苏威这本应该病死好几年的老不死怎么还老当益壮?李玄霸对苏威在这一世迸发的生命力感到惊讶。

很快,他就更惊讶了。

苏威再次拿出他在隋炀帝时期曾经上书过的激进政策,要求削减功臣永业田。

这次他更加激进。

“纵观先秦大汉,赐予功勋的食邑都只有一代,若要承袭,得皇帝特意加恩。大唐当效仿大汉!将永业田改为食邑!天下田地就这么多,功勋却代代都有。如果所有功勋都赐永业田,大唐哪有那么多田地可赐?百姓将无立足之地!臣愿献出所有永业田!”

苏威神情刚直,跪地不起。

群臣哗然。

李玄霸叹了口气,将苏威扶起来:“苏公,苏伯父,这么大的事,当二哥回来时再商议。”

苏威道:“我自会在陛下回长安时再上书,但我想请晋王殿下考虑此事。若晋王殿下支持,我此举才有胜算。”

李玄霸道:“改革没有好下场。”

苏威笑道:“我只是争取晋王殿下的支持,但晋王殿下不必跟着上书,只要心中支持就行。我……老臣自会成为领头的那一人。”

他退后一步,作揖下拜:“老臣愿意成为激起众怒之后,被陛下用以平息众怒的那一人。”

李玄霸不知说什么好。

苏威这是冲着以身殉国去的?

为什么?

他不能理解。

苏威确实重名,确实有过许多让大隋更好的激进想法。但当这些念头与本身性命和荣华富贵冲突时,他都会选择明哲保身。

一只脚入土了,能富贵终老了,他难道不想保全自身了?

李玄霸再次提醒:“即使苏公是两朝老臣,若动摇所有功勋的利益,不仅苏公绝无可能全身而退,苏家也一定会衰落。”

苏威抬起头,眼中不知何时密布血丝:“顶多流放。我相信我的子孙的才华,他们定能再次入朝为官,为陛下效力。”

李玄霸又沉默了一会儿,道:“苏公先回去吧。”

他没有答应苏威。苏威也知道李玄霸不会立刻答应他。

苏威会再次劝说李玄霸。李玄霸也知道苏威会再次劝说他。

“头疼啊。”李玄霸抱着脑袋,“裴老师,你和苏公很熟悉,他为何会这样?”

裴世矩道:“我和他不熟悉。不过我能猜到一点,他只是不想以隋炀帝‘五贵’的身份入土而已。”

李玄霸道:“他现在已经不是了。”

裴世矩摇头:“他认为自己做得还不够。我虽也是五贵,但我未害过人。他虽未亲手害过人,但隋炀帝要杀高昭玄、宇文公辅,和曾因为他流放岭南的至交好友薛玄卿时,他都明哲保身,连递个消息都不敢。苏威字无畏,为人却胆小如鼠,从未无畏。他是熟读经书之人,知道自己将来会是个什么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