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局势突然生变故(第2/4页)

如果西突厥失败,大唐会不会也对高昌国说“这里本就是汉家旧地,你们该回家了”?

高颎深知这些小国狂妄又自卑的心态,知道他们的愚蠢,所以一直防着他们趁着大唐追击西突厥起兵反唐。

高颎也不相信东|突厥残部。

东部草原虽然已经被分割,已无突厥大可汗。但总会有姓阿史那的人想要再现隋末东|突厥的辉煌。

被李世民抓过的始毕可汗等人可能已经失去了心气,但小年轻们没挨过毒打,还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草原上那些老贵族们也可能抱有侥幸心理,对那些叛逆愚蠢的年轻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他们试探大唐的力量。

等大唐能抽出手来揍这群年轻人的时候,东|突厥的老贵族们绝对会迅速出兵,帮大唐镇压叛乱,比忠臣还忠臣。

前提是,大唐腾得出手。

中原王朝和周边蛮夷的关系永远都是这样试探不休,高颎从来不相信他们有真正的忠诚。

只有大唐强盛,他们才会忠诚。

高颎没有问李世民有没有想到这件事,只默默做好了守城的准备。

但李世民拔营的时候,私下告诉高颎:“若有不长眼的打来了,高老师辛苦一些,请拔营来寻我。伊吾小城,等大唐军队回师,轻易就可夺回。”

高颎白了李世民一眼:“你是在侮辱我吗?”

李世民只能无奈地离开,再不敢多劝一句。

自己这个大隋小军神秦王也只是大隋老军神齐国公高颎的后辈啊,他哪敢多说?

大唐的大军离开了伊吾城,朝着更远的地方跋涉。

不到一旬,高颎就得到了高昌、焉耆、龟兹等国皆反,投靠西突厥,集结十万大军朝伊吾城而来的消息。

他正生病着,听言笑得咳了起来:“十万大军?这十万大军中,恐怕有吐谷浑和东|突厥的手笔。”

部下道:“吐蕃也想出兵,被长公主堵在了路上。”

高颎用帕子捂着嘴又咳了几声,笑道:“高颎已老,已经震慑不住西域诸夷了。”

部下道:“是否立刻向陛下求援?”

高颎瞥了部下一眼:“你也认为我已老?”

部下焦急道:“齐国公!你现在正在病中,如何指挥战斗?末将可没有信心在十万大军的围攻下守住伊吾城!而且陛下有令,我们可以弃城!”

高颎道:“确实可以弃城,但若不弃城,给蛮夷的威慑更大。”

他如枯枝的手撑着床榻坐直:“我虽然是风中残烛,但蛮夷不过枯草扎的野兽,点燃他们还是轻而易举。十万大军?”

高颎冷哼一声,在沉默不语的儿子高表仁的帮助下穿好外衣,缓慢走下床榻。

“号称十万大军,精兵能有两三万精兵就算不错。就算是最强盛时的突厥人,也不敢带着三万精兵来攻打我守的城。”

高颎将披散的头发捋在耳后。

他时常头疼,需要太医针灸治疗,所以已经很久不束发,不戴冠。

“我来伊吾好几年,修了几年的城墙,囤了几年的粮。别说号称十万大军……”

高颎步履缓慢,但很沉稳,就像是没有生病似的。

“就是真的十万精锐,也别想撼动伊吾城门半分。”

……

“果然来了。”

宇文弼睁开了假寐的双眼,语调平静淡然。

他的部将们都对探子传来的战报一言不发,一如宇文弼一样平静。

“高丽也只有趁着大唐皇帝亲征西突厥这一个机会垂死挣扎了。”

抱着刀的宇文弼从宽大的椅子上站起来,部将们沉默地跟随在宇文弼身后。

“隋文帝对我恩重如山,我眼睁睁地看着大隋灭亡,苟活到了现在。若不在闭眼前做点什么,怎么向恩主辩解?”

宇文弼笑道:“我心有郁结之气,必须纾解啊。”

部将们没有对主将怀念先朝的事有任何评价。

宇文弼是大唐皇帝和晋王的老师,其孙女是晋王妃。他的身份贵重,所说之话无人置疑。

即使他说他要马革裹尸战死沙场,也一样。

长安的宫城中。

李玄霸远眺东边,神色一如既往的淡漠。

房乔、杜如晦和魏徵陪着他站在宫苑中,不是赏花,只是远眺天边云彩。

半晌,李玄霸开口:“其实我早该发现,老师们与裴世矩、苏威不同,裴世矩和苏威是求名,而老师们是……啊,他们是想求一个壮烈的落幕。”

房乔心有不忍,劝慰道:“大德,你怎么会如此想?高公等人是心向你们的。”

李玄霸道:“是,老师们心向我们,对大隋彻底失望,想要看到一个新的盛世。但是啊……”

他说出了已经很久没有在友人们面前描述的“谶纬原文”。

一段他在苏威之事中,才想起来的史家评价。

“……‘历观制作之旨,固非易遇其人。周之兴也得太公,齐之霸也得管仲,魏之富也得李悝,秦之强也得商鞅,后周有苏绰,隋氏有高颎。此六贤者,上以成王业,兴霸图,次以富国强兵,立事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