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第2/4页)

这话听着,有些反客为主的意味。

赵芙不爱听,“郡主说笑了,这是镇南王府,臣女像在自己家中一样,又岂会拘谨。”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赵大姑娘以为如何?”

小辈们说话,长辈们自持身份,一般不会过多干涉。但熙和郡主这话实在是有点过,老太妃的眉头已紧紧皱起。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不假,但水承舟行,王权所到之处岂能毫无章法。

她不好训斥熙和郡主,只好退而求其次。

“殿下,这些孩子都是我们王府的客人,若有失礼和不周到的地方,请您看在臣妇的面子上宽宥一二。”

“你说的哪里话,被宽宥的也应该是我们。”长公主看似头疼不已,对熙和郡主道:“熙和,这里是王府,我们应当客随主便。”

熙和郡主立马变成听话乖巧的模样,“祖母说的极是,是孙女一心想维护皇家体统,言语难免严厉了些。”

话好像没错,但为什么听着就是让人不舒服。别说是老太妃,就是谢秀谢莹等人,都觉得这话听起来有些刺耳。

长公主皱着眉头,一时像是展不开。

赵芙见状,有心卖好,道:“长公主殿下驾临王府,王府与臣女等皆是荣幸之至,为表臣女之欢喜尊敬,臣女愿抚琴一曲,以颂长公主殿下与太妃娘娘之情谊。”

若是寻常之时,她这个提议倒是恰当。只是如今萧翎刚出了事,虽说是解了毒性命无碍,但人还未醒,此时府中奏乐委实有些不太合适。

然而她是国公府的嫡女,又拿长公主和老太妃的情谊做由头,勉强也能说得过去。镇南王妃心中有些不悦,却也不会在人前驳了自家侄女的脸面。

老太妃顾忌儿媳娘家的体面,也不可能喝斥她,遂眼神有些微妙地与长公主对视一眼,道:“这孩子琴技着实不错,殿下不如听一听?”

长公主笑着说“也好。”

瑶琴很快被抬上来,是赵芙常用的那把。她坐在琴前,十指优雅地拨动着琴弦,流水似的琴音流水般泄了出来。

一曲终了,长公主夸了几句。

纵然是客套的夸奖,已让熙和郡主心生不悦。

原因无它,熙和郡主这些年对于琴棋书画,皆是勤学苦练,但始终没有一样出彩。她又是骄傲的性子,自己天赋不佳学无所成,还极其厌恶比她优秀的人。

“祖母,孙女觉得赵大姑娘琴技确实不错,琴音之中尽显舒畅欢悦,倒是让人有些意外。若是不知情者,还当王府是有什么喜事,却不知萧世子尚在昏迷之中。”

赵芙听到这话,脸白了白。

她一心想出风头,想在长公主面前露脸,方才还自以为自己聪明地用了老太妃和长公主的情谊为由头,旁人挑不出她的错来。眼下被熙和郡主这么一说,顿时是又恼又心虚。

“郡主怕是听岔了,臣女是有感于长公主殿下和太妃娘娘的情谊,心生佩服与尊敬,再无其它。”

熙和郡主还想说什么,长公主淡淡看了她一眼,她立马一脸的乖巧。

“许是孙女想多了。祖母难得这么高兴,不如让她们都一展所长,热闹热闹?”

谢姝:“……”

不是吧。

又要表演才艺?

这些人怎么招数都一样。

熙和郡主的本意是不愿赵芙一人出风头,而这样的风头她自己又压不住,所以才想着借其他的人手,挫一挫赵芙的锐气。

赵芙原本很是恼怒,忽而想到什么,心生一计。

“长公主殿下,臣女有一提议,想来您应该会喜欢。”

长公主“哦”了一声,让人听不出喜怒。

当赵芙的目光朝这边看过来时,谢姝便知道没什么好事。

果然。

“长公主有所不知,谢谏议郎之女早年随父生活在澜城,打得一手好鼓,上次她那三通鼓一出来,太妃娘娘都说好。”

三通鼓三个字,让长公主起了几分兴致,当下问老太妃,“当真?”

老太妃意味深长地看了赵芙一眼,回道:“这孩子的鼓确实不错,臣妇听着像那么回事。”

她这么一说,长公主的兴致更高。

如此一来,谢姝被迫献艺。

鼓被抬上来,依旧是铜环红漆的大鼓,但不是上回的那个,看着像是新鼓。新鼓上的新漆油亮夺目,应是新干不久。

那鲜艳的红在她眸中渐散,她环顾着一室的热闹富贵,眼神越来越淡,眼前的一切瞬间仿佛如过眼云烟,只恨不得将其冲破。

“澜城人制鼓,牛皮为上,皮紧而韧。这皮虽紧但略硬,并非澜城鼓。”她摸着鼓面,娓娓道来。

赵芙皱眉,“一时之间未寻到澜城鼓而已,这都什么时候了,当着长公主和太妃娘娘的面,难道你是非澜城鼓不可吗?”

“赵大姑娘急什么。”谢姝动作未停,“世间善艺者,在使用乐器之前,难道不应该先熟悉一二吗?我不过是试一试手感,以便等会更好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