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第3/4页)

长公主的眼神越发锐利,仿佛要将她看穿,“本宫知道你对她有成见,她也确实为难了你,你对她有怨言也是理所应当。原本本宫还想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若她能有你这样的良友,或许那性子还有转寰的余地。”

谢姝闻言,满心的苦涩。

她慢慢垂眸,“臣女谢殿下抬举,但臣女是个俗气的人,也没有改变他人的能力,只怕是要让殿下失望了。”

一时再无话,唯有沉默。

长公主突然咳了一声,向嬷嬷刚要拿什么被她制止,“不用了,等会就好了。”

谢姝看得分明,刚才向嬷嬷准备拿的是一个瓶子,看瓶子的样式,里面装的应该是药丸一类的东西。

“殿下,您身体怎么了?”

向嬷嬷的表情明显不对,眼眶都隐约泛着红。“殿下,您可还受得住?”

长公主摆摆手,“本宫是习武之人,哪里有那么娇气。些许小病小痛而已,你们不必大惊小怪。”

真的是小病小痛吗?

如果真的只是小病,向嬷嬷如何会红了眼眶。如果真是小痛,长公主袖子里的手又为何握得那么紧?

谢姝想扶她,被她拒绝。

她自嘲一笑,“今日是本宫冒昧了,也是本宫强人所难了,你不必放在心上。芷娘倒是眼力好,一眼就相中了你。你这性子与本宫年轻时有些像,但又比本宫更为柔和。”

“殿下大量,臣女感激不尽。太妃娘娘仁慈心善,待小辈们一向宽和,能得她的照拂,臣女很是感恩。”

“你这孩子,说话怎么有点老气横秋。”说完,她又咳起来。“罢了,你回去吧。”

谢姝起身告退,下了马车。

很快,马车就开走了。

叶氏先前一直在原地等,但不敢靠近。隐约听到马车里有人说话,却听不清是谁在说话,也听不清说了什么。

“娇娇,向嬷嬷和你说了什么?”

“……说郡主那几年在苏家吃了很多苦,所以才养成那样的性子,希望我们不要怪她。”

“谁说不是啊,好好的贵女被养成那样,可惜了定远侯那样顶天立地的人物,唯一的女儿竟然成了那个样子。”

谢姝嘴巴动了动,最终什么也没说。

时隔多年,物是人非,仅凭一人之言又能改变什么,又有谁会相信。

叶氏见她情绪不对,以为她是因为一家人受了委屈而无处伸张正义,所以不甘心,遂温言细语宽慰了一番。

太阳西沉后,谢十道下职回来。

不用叶氏叙述一遍,他在回来的路上已知事情的前因后果,一张原本就不苟言笑的脸越发的严肃。

“长公主行事让人挑不出错来,定远侯更是国之英烈,他们的后人……怎么就如此的不堪,若是上折弹劾一个未出阁的女子,似乎不太妥当,若是不说,我心里实在是难受得紧。”

“爹,我想您还是不说的好,因为我们向郡主要了补偿。”

这事谢十道还真不知道,连忙问怎么回事。等听到谢姝说他们向熙和郡主要了一包银子,还将银子交给管夫子处置后,他的眉头是松了又紧,紧了又松。

好半天,才纠结地来了一句,“如此也好。”

……

夕阳西下,一只鸽子从举人巷的上空飞过,然后落到谢家的一处窗台上。

多乐打眼看到它,惊得结巴起来,“二……姑娘,……子,王府的鸽子!”

谢姝看去,还真是。

那油亮的毛色,还有那机灵的小绿豆眼,不正是前两次送信的那只鸽子。

她连忙将鸽子捉住,从鸽子的脚环上取出一张纸条,展开一看,上面写着几个字:子时,等我。

一看这字,心下了然。

夜很快到来,从灰到黑,直到伸手不见五指。寂静之中,等待似乎变得很漫长,但即便是不等人,谢姝也毫无睡意。

她的脑海中一时充斥着很多东西,一时又变得空空荡荡。好似她原本拥有很多很多,转眼又全都失去。

窗户开着,她就倚在窗边。

望着无边的夜色,以及夜色中的种种。她看着有人踏着夜色而来,看着那人一步步走到她面前。

玄衣墨发,身长如玉,像是水墨山水画中走出来的翩翩公子,不知是谁的丹青妙笔,才能创作出这样出神入化的人物。

四目相对,似乎有某种说不出来的默契,几乎不用言语,她就将人请进屋中。并不是因为她希望和萧翎在屋子里相见,而是因为对方提了东西上门,总不好将人拒之门外。

萧翎带的来是一个盛满碎冰的食盒,正中一碗冒着凉气的葡萄冰酪。

“你见过长公主了?”

谢姝轻轻“嗯”了一声,挖了一勺子冰酪送入口中。

【您是怎么知道的?】

“王甲申随行,马车里必是长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