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第3/4页)

她看似娇怯,半垂着眼皮问:“世子爷,你要问什么?”

【你要问什么啊?我警告你啊,最好是问一些能问的,不能问的给我憋回去!】

“我看郡主对你颇有敌意,不知你们有什么过节?还有我之前问的事,你还没有回答我。”

第一个问题明显是障眼法,为的就是第二个问题。

但别人不知道,包括叶氏在内,所有人都以为他是真的看出熙和郡主对谢姝的敌意,才会有此一问。

只有谢姝知道,这人是在刨根问底。

“许是瞧我不顺眼吧。”

【您问的是发什么浪吧,您这么聪明难道还推理不出来吗?发就是涨的意思,意思就是您的威风像浪一样涨起来了,我在夸您呢。】

“是这样吗?”

谢姝眼皮还是不抬,“应是如此吧。”

【难道您不威风吗?难道您不喜欢别人夸您吗?】

“我怎么觉得并非是如此。”萧翎眉眼微俯,眸底一片暗沉。“你仔细想想,是不是还有别的原因?”

这小姑娘明显没说实话!

谢姝感受到自顶而下的压迫感,还有仿佛是被猎人盯上的那种危险气息,不由得在心下哼了一声。

“我实在是想不出来了。”

【既然你非要问个清楚明白,那我就说了。世子爷,请问您有没有看过孔雀开屏?所谓的发什么浪啊,就是在别人面前骚首弄姿,你也可以理解为发骚,这下知道了吗?】

萧翎眯了眯眼睛,眸色越发暗沉。

他看着谢姝,好半天才回了一个“好”字。

在所有人听来,他们的对话极为正常,无人知道他们众目睽睽之下交流了什么不为人知的信息,更没有人听出他这声“好”字的深意。

只有谢姝。

谢姝在听到这声“好”字时,心尖莫名颤了一下。她下意识抬头,对上萧翎深不可测的眼神,并从那眼神中看出了令人心悸的深意。

果然,萧翎接下来的话证实了她的猜测。

萧翎说:“我知道了,既然你想不出来,那便罢了。我会帮你留意,一旦有什么发现,我会捎信给你。”

谢姝:“……”

这话重点在后面那一句,不仅藏着一个发字,还藏着一个捎(骚)字,明显就是在告诉她:他以后还要继续发骚!

……

谢家人在天字牢时一住,就是三天。

这三天来,好茶好水好饭好菜天天有人送来,一应被褥用具等物也是样样不差,但萧翎再未出现。

直到第三天,萧翎终于再次露面,带来了案子的结果。

原本口口声声指认他们纵火的苏家人在他找到的证据面前改了口,说他们想起来了,之所以失火是因为苏老爷喝醉之后打翻了烛台。

而苏老爷已在大火中丧生,死无对证。

既然苏家人改了口,他们便是无罪。

一家人出了清风院,谢娴早就得到消息,安排了马车来接他们。他们向萧翎道谢告别,然后上了马车。

没有人注意到停在不远处的那辆马车,除了谢姝。

仅是一眼,谢姝就看清了马车里面的人。

竟然是长公主!

长公主掀着帘子的一角,直到谢家人乘坐的马车驶走。

那天她终于起了疑心,然后频繁召见苏家人,让苏家人说孙女小时候的事。苏家人初时还吞吞吐吐,她一次又一次的赏赐下去,终于让他们渐渐松懈,越说越多。

所谓语多必失,她从苏家人的口中得知孙女在逃难路上遇到他们时的样子,蓬头垢面一身脏污极其可怜,他们便起了善心将其收养。

在他们的叙述中,她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她的孙女确实十分聪明。一个四岁的孩子独自逃难,不仅知道如何掩盖自己的外表和长相,还知道如何与别人伪装成一家人。

而被他们收养后的孙女,大病一场后性情大变,不仅和苏家的大女儿争抢衣服和吃喝,还学了一些偷鸡摸狗的坏毛病。当然他们之所以说这些,竟然是觉得会与人争抢衣服和吃喝,还有会占别人的便宜都是聪明的表现。

她越想越惊疑,刚暗中派人去查,萧家那小子就找到了她。

从萧家小子的嘴里,她知道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真相,原来她的娇娇儿九年前就到了盛京,这些年就生活在她的眼皮子底下。而且什么都知道,就是有苦难言!

她双目泛红,满是自责后悔。

“我早该想到的,我怎么就糊涂了呢?她跟我说熙和可能原本就是一块石头时,我就应该明白的……她什么都知道,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取代了她的一切,她什么也不能说,她该有多难过。我的娇娇儿,我的娇娇儿,祖……母是个老糊涂啊!”

向嬷嬷安慰她,“殿下,这不是您的错,都怪那起子黑心肝的,竟然敢做出以假乱真的事来。好在老天有眼,保佑娇娇小姐平平安安的,还遇到了那样的好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