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第2/4页)

景元帝闻言,下意识看向李相尧。

【萧翎,你快听听,陛下到底属意谁?】

谢姝虽低着头,眼尾的余光却是看着萧翎。

萧翎闻言,袖子里的手指向李相尧。

【太好了,与我们的目标一致。】

这是一个好消息。

谢姝想。

反正不能是安王,也不能是宁王,至于顺王和平王,也不是好人选。

这时景元帝朝她看了过来,说了一句毫不相及的话。“这孩子和你年轻时真像,朕记得你那时就是如此胆大妄为。”

这话是对长公主说的,指的是长公主年轻时为见霍濂扮成士兵混进军营的事

长公主肃穆的脸色缓了缓,紧着又现出几分怅然。

景元帝摆了摆手,示意他们全退下。

所有人一起出去,李相尧正欲送长公主等人出宫时,殿内传来景元帝的声音。

“尧儿进来!”

李相尧听到这话,在几王的注目中转身回去。

长公主叹了一口气,这才细细打量谢姝。

谢姝小声道:“祖母,我没受伤,萧翎护着我呢。”

“那就好,那就好。”长公主连说几遍,注意到萧翎和章也身上的伤后,连声让他们赶紧回去治伤休息。

几人刚走去没多久,梅妃匆匆而来。

眼看着梅妃让人通传之后被请进殿,长公主皱了皱眉。

“娇娇,你觉得这位梅妃娘娘如何?”

“宫里人的都说她虽得宠,却一直安安分分,但我不这么认为。”

“哦?你怎么看?”

“祖母可还记得那日,她底下的人行事张扬,丢了东西就要搜别人的身,可见是仗着自己主子的势。若她真是一个安分的,必定会约束自己的下人。”

长公主欣慰点头,“你能这么想,祖母就放心了。这宫里啊,怎么可能会有安分的人,宫墙从来不动,但宫墙里面的人心如风,永不会停歇。”

是啊。

这宫里的风怎么会停呢。

所以哪怕没有颜知雪和温华母子,李氏皇族内的争斗也永远不会停。

天不知何时暗了下来,这种灰暗压着的不仅是世间万物,还压着人心,莫名让人感到恐慌与不寒而栗。

谢姝喃喃,“要变天了。”

……

皇家是天下最要脸面的人家,所有的丑闻与秘辛恨不得烂在那金碧辉煌的宫墙之内。是以围杀一事未公之于众,最后景元帝处置的结果是安王去守太庙,宁王则被派去修皇陵。

当然,两王守太庙与修皇陵之事,皆有冠冕堂皇的理由。但在这个节骨眼上,李相尧的归京难免让世人揣测不断。

东风压西风,又有回旋风。如同不平静的朝堂。身在这波诡云谲中,当局之人谁也不能独善其身。

西山大营的事也跟着落下帷幕,官方对外的说法是潘将军畏罪自杀,营中上下齐齐整治,温华官复原职。

所以这一番折腾,反倒成全了他。

谢姝听到这个结果的时候,心情极为复杂。

对此,萧翎又让信鸽给她送了信。

信上只有四个字:别急,快了。

这个别急是指什么,她知道。这个快指的又是什么,她也知道。曾几何时,他们已然有了只言片语就妙懂的默契。

思及初识的种种,恍若隔世。

眼看着他们的婚期将近,原想着可能要等成亲那一日才能相见,没想到景元帝在宫中设宴,他们又见了面。

此次宫宴的主题,是为了给李相尧接风。

李相尧看到她时,明显又是一愣。

怔愣过后,对身边的萧翎道:“长情的眼光,果然与众不同。”

前后两个与众不同,代表的却是完全不一样的意思。

她浅浅笑着,作羞涩状。

宫宴之上,她终于见到了后宫真正的掌权者:淑妃。

淑妃已是高龄,头发却是极乌。从保养得宜的面庞上看,自然是看不出真实的年纪。与景元帝坐在一起,看着就像是老夫老妻。

当她上前请安时,淑妃打量了她好一会儿。

末了,赞道:“早就听说你这孩子长相出众,今日一见果然如此。”

又对长公主说:“长公主好福气。”

从表情和言语来看,淑妃可谓是滴水不漏。

一个能在宫中多年,且稳居高位的人,定然不可能是简单的人,但谢姝却不合时宜地想起高皇后嘴里的老妾二字。

若是高皇后在……

正思忖着,殿外的太监高喊:“皇后娘娘驾到!”

这怎么想什么来什么!

然而相比她的惊喜,有些人的表情颇为耐人寻味。

以往这样的场合,高皇后从来不会参与,是以淑妃便心安理得地坐在景元帝的身边,凌驾在所有的后妃之上。

但今天,高皇后来了!

高皇后今日倒不是一身雪衣,而是凤袍加身,华贵大方。她一来,气氛一瞬间发生了难以言喻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