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第3/4页)

她只好装到底,一副不胜夸奖的模样。

这时外面传来嘈杂声,行人的惊呼声不绝于耳。

三人齐齐神色一变,从窗外看去。

一人一骑疾行而过,嘶哑的声音呼啸而过。

“边关急报,乾门关被围,镇南王伤重!”

……

暮色已至,寒风刺骨。

景元帝的寝殿外,是一众臣子。

殿内,药味浓郁,咳嗽声不断。

“……蛮丘贼子,乾门关,乾门关!”

乾门关哪,那可是大胤的一块心病,也是景元帝一生未曾诉之于口的执念。他心心念念想要灭了蛮丘,却不想他大限将至时此事依旧未成。

他咳得厉害,险些喘不上气来。

李相尧一边替他顺气,一边小声道:“皇祖父,孙儿以为应当准了萧大人的请求。”

“萧……家皆不在京中……”

帝王用人,无非是平衡之术与牵制之术。景元帝并非不信萧翎的能力,而是不敢赌萧家的忠心。

“乾门关正是危急关头,孙儿觉得此时无论是谁,都比不上萧翎救人心切,毕竟受重伤的是他父亲,他的家人也被困在了那里。”

“……咳,咳,咳,他不止一人去,月城那丫头也要跟去,朕怕他们……”

帝王多疑,哪怕是边关急报也不会尽信。

“皇祖父,皇姑祖母也在乾门关,你不信萧家人,难道还不信她吧?”

景元帝又咳起来。

咳嗽声不断地传出殿外,殿外一众臣子皆是忧心忡忡。

群臣之前,是跪着请命的萧翎。

萧翎的身边,是谢姝。

【陛下必是不放心的,他怕父王伤重之事是假,他怕你们父子生了异心。如今我们只能寄希望于李相尧,但愿他能帮我们说服陛下。】

“求陛下准臣领兵增援!”

“求陛下准臣妇随行!”

有人摇头,“萧大人,月城公主,你们这是在为难陛下。”

“是啊。”有人附和。“萧大人身为提刑官,从未领过兵,这请旨带兵已是不妥当。月城公主一介女眷,不思量着在京中操持府中事务,竟然也要跟去,这不是添乱吗?”

几乎所有人都是这么想的,萧翎救父心切可以理解,但谢姝要跟去就是添乱。

谢姝回头,看向那说话之人,道:“本宫幼年时在乾门关长大,你怎知本宫跟去不是帮忙,而是添乱呢?”

那人小声反驳,“殿下那时才多大?怕是都不记事了吧,又如何能帮得上忙……”

“你不是本宫,怎知本宫不记得?”谢姝冷笑一声,“这位大人你还是操心一下你自己,为官多年连进宫的忌讳都忘了,竟然敢夹带一些不干不净的东西!”

……官,下官……”那人下意识擦了擦自己额头的汗,暗道这位月城公主是怎么知道的。他自己都是进宫了之后才想起来,怀里还有一本新得的春宫册子。

当下他再不敢多言,低头装死。

不知过了多久,吴应出来。

“萧大人,小殿下,陛下要见你们。”

夫妻俩闻言,相视一眼。

【听这意思,应是陛下有所松动了。】

萧翎轻轻点头。

他这一点头,谢姝便知他应是从吴应的心声中知道了什么。

一段日子未见,景元帝状态令人心惊。

老如朽木,一眼便能看出离大限已不远。

“陛下,臣知此事不妥,但臣求父心切,一时也顾不许多。”

“行军在外,绝非儿……你从未领过兵,朕确实不放心……”

“陛下的担心,臣都知道。然而臣不敢将此事让给别……年乾门关破,月城被屠,正是因为臣的父王行军路上被有人心阻挠耽搁。……怕有人故技重施,恐再一次重蹈覆辙。若是臣前去,必不管如何艰难险阻,哪怕拼尽性命也会如期抵达!”

当年的事,是景元帝心里化不开的结。

他犹豫着,又咳嗽起来。

好半天止了咳,看向谢姝。

谢姝道:“陛下,臣妇绝非胡闹,臣妇想去接祖母归京。一别多年,也不知父亲坟头的草长了多高。臣妇不孝,这些年来未曾去祭拜过。恳求陛下念在臣妇一片孝心上,准臣妇随夫一起出京。”

【他还是不放心,想让我留在京中为质。】

哪怕他们是至亲,亦不能消除帝王疑心。

萧翎的手指动了动。

“陛下,臣愿立下军令状,我萧家上下以命起誓,不除蛮丘誓不归!请陛下恩准!”

“请陛下恩准!”

最后一句,夫妻俩几乎是异口同声。

景元帝因为情绪激动,剧烈地咳嗽起来。

蛮丘啊,是大胤的一根刺,若他在位之时未能除去,他怕是死也不能瞑目。萧家一向忠心不二,他应该相信。只是储君刚立,朝堂尚且还未平稳,一旦再有什么变故,恐会生出不少的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