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第2/3页)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他的舞蹈引人瞩目,令观众耳目一新。

顾夜宁喜欢看这样以舞蹈诠释情绪,比刻板印象里的古典芭蕾多了些自由和放纵。

此时队内四名以vocal为优势的练习生,分别从舞台两侧手持话筒,以和音的形式边唱边走上前来。

四人两人红衣,两人灰衣,恰好此时舞台背景墙画面转变,一分为二,红衣练习生们所在的方向是曲径通幽的窄巷,灰衣练习生们站立的半场则是四通八达的阔路。以耀眼的红色倾诉生机勃勃的回忆,沉黯些的灰则代表着现代都市的水泥森林。

而在他们身后,黎昼同样手持话筒,一边跳着舒缓的舞步一边往正中而来。他的服装半红半灰,点缀配色和谐,恰好身处两方交界处。紧接着分别精通跆拳道、武术以及体操的三名练习生,从舞台后方冲上前来,接连表演了让人目不暇接的特技,每个人在完成自己的部分后,都被给到了单独的怼脸镜头。

掌声如雷。练习生们被这花里胡哨的舞台开场弄得心潮澎湃,好几个人甚至站起来,高举双手大力鼓掌。

在掌声里,镜头给到了站在舞台下方观看的沈廉脸上。他神色平静,并无太大情绪波动,但顾夜宁从他的表情里,找到了一丝隐约的,和自己某些想法不谋而合的担忧。

“太乱了……”管风弦喃喃地说。

顾夜宁伸手按住了他别在领口的麦。

管风弦低头看了一眼,像是不在意,但还是接下了顾夜宁的好意:“这一组某种程度上是成功的。让人从长久的疲惫中清醒过来,观众会记住每个人,舞台也很惊艳,也够燃,想来现场票不会差,但是……线上的观众未必吃这一套。”

台下的观众录制时间过久,长时间的站立难免精神不振,腰酸腿软,此时的舞蹈和炫技般的歌声,颇有个人色彩的演技以及背景墙的特效制作,都会让人耳目一新,从昏昏欲睡的疲惫中暂时清醒,但线上的观众则不然。

他们会更挑剔,更在意细节,更注重整体的和谐,也更会审判藏在黎昼组选择“展示个人”背后的含义。

《念旧城市》这首歌,开场的炫技部分稍显冗赘。好在后半段他们的发挥堪称完美,不再有那些和主题部分并不相符的华丽的极限特技,和带了明显个人风格的转音炫技,十个人的齐舞部分,舞技出色的练习生在前,藏人到位,乍一看堪称刀群,赏心悦目,连明烨上辈子遭人诟病的“广播体操”式跳法,也隐藏得大差不差。

尤其到末尾部分,背景墙亦然化为开头的喧嚣街道,人流如织,十位练习生统一去除了身上红色的装饰部分,全部以一身灰色,以回首眺望收尾。

“……人们总说我念旧

其实这是我,未曾过滤的爱意……”

这句收尾没有开垫音,使得黎昼的声音稍显单薄,声线里混杂着轻缓柔和的沙哑,在钢琴的伴奏音里逐渐淡去,舞台灯光也随之暗下。

旧日不可追,过去已随着时间化为虚无,无法追忆,但生活还在继续,人还要在这个世界继续好好地活下去,所以把一切眷恋都藏在心底。

《念旧城市》A组的舞台结束。

“瑕不掩瑜。”管风弦评价道。这次他没劳烦顾夜宁帮他按麦,也很有自觉地侧着头避开了摄像机的角度,“喜欢的会很喜欢,不喜欢的也会很不喜欢,是有争议性的舞台。”

“个人直拍应该会非常精彩。”顾夜宁赞同。毕竟观看个人直拍的观众,一般会更注重舞蹈能力和舞台表现力,特技的细节部分也会展示得更清晰,更全面——当然,明烨的个人直拍就另当别论了。

“他们和B组的对比应该很鲜明。”管风弦说,“B组应该没有选择这种凸显个人的舞台表现形式。就是不知道导师们对A组的舞台看不看好了。”

但他们没来得及观看接下来的导师点评,和B组的舞台表演,一个和他们相熟的工作人员匆忙进屋,在满座惊讶的注视下,示意A组的练习生先跟他出去。

一般情况下,会等到B组舞台的reaction录制结束,在这里观看的下一组表演者才会离场,毕竟舞台布景的时间也要计算在内,让选手们做准备绰绰有余。

隐约有些不祥的预感,A组的练习生们在带领下鱼贯而出。

对方带他们重新回到了放置道具的房间门口。按理来说,在《念旧城市》B组开始登台时,他们的各类道具就应该开始搬运了,但目前这里空无一人,只有一名女性独自站在门口,顾夜宁记得她,似乎是道具组的某位管理人员,大家都喊她季姐。

确定没有他人在场后,对方目光在他们中间逡巡一圈:“你们的队长是谁?”

顾夜宁往前迈了一步:“老师,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