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刀当有鞘(第2/3页)

而历史证明,终归还是身与名俱灭者占了绝大多数。

注意到墨丘脸上那纠结的神色,顾担长吟道:“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墨丘只觉心中一畅,暂时的隐忍蛰伏似乎也算不得什么了,“好一个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当浮一大白!”

“墨兄能够知道世道艰辛,百姓困苦,已算得上是洞察世事。而又忧心于此,甚至苛责自身,更能称得上一句仁人志士。若是不顾眼前所见,不理心中所想,甚至品出味道来,安慰自己这才是理所当然,那真就的无药可救了。”顾担认真道。

墨丘心中之困苦,是因为他的确有能力、有眼界,能够说出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证明他已将百姓放在了心中。

心中有了重量,自然便身负千钧之重。

“仁人志士……”

墨丘苦笑,纵使仁人志士,又能做得了什么呢?

逞一时之快去宰了清平子?

那又与那些视国法如无物的市井游侠有何不同?

道理他都明白,可白日遇到那方士,竟还是无法压下心中怒气。

顾担端起酒杯,敬了墨丘一杯。

温酒入腹,暖意横生,谈兴大增。

“我曾听人说过:文人心中要有尺,用来丈量社稷;武者心中要有刀,用来护国安邦。可还有一句话他没说,尺要有度,刀当有鞘。鞘越是深邃厚重,刀自然更加锋锐难挡。”

墨丘是他第一个认识的朋友,而且心怀苍生,武艺超群,实乃人杰。

这样的人无论放在何处,都会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最重要的是,这是个好人。

只有傻子才会希望世界上好人越来越少,恶人越来越多。他们觉得自己是天生的恶人,能在世道崩坏的世界里如鱼得水为所欲为。

殊不知,他们自己本身就是被为所欲为的一部分。

只是,世道越是崩坏,好人也就越加难做。

心中苦闷,自是再正常不过。

趁机开导一番,互相警醒。

他可不希望明早一醒来,就听到墨丘跑去清风观找方士血拼的消息。

能不能赢不说,他怎么办?

“尺要有度,刀当有鞘……”

墨丘眼中绽放出别样的光彩,一瞬间他仿佛抓住了什么。

那是他一路行来,所思所见所想,却尚且未曾真正形成的东西。

顾担的话就像是一个引子,将他诸多时日以来的心绪穿针引线,串联到了一起。

表现在外的则是:顾担眼睁睁的看着墨丘突然呆立不动了,唯有眉头时而舒展,时而深锁。

过去了约莫一刻钟的时间,墨丘才终于回过神来。

一时之间,他身上的气息似乎发生了某种特殊的变化,只是顾担此时还未真正修习武艺,不明白那变化意味着什么。

只是能够感觉到,眼前这个身高足足九尺有余的大汉,看起来竟显得有些莫名顺眼,没有了往日里只凭身形就显得颇为咄咄逼人的姿态。

“墨兄,你这是……顿悟了?”顾担端着酒杯,有些怀疑人生。

他虽不是胡咧咧,但其所言总结起来其实就几个字。

道理很大,先忍一下。

这也能顿悟?!

“顾兄今日之所言,犹胜黄金万两。”

一声顾兄,可谓是情真意切。

墨丘喜上眉梢,愁苦之色消弭一空。

“有何收获?”顾担还是第一次见人顿悟,格外好奇。

“妙不可言!”

“自己人,没必要装神弄鬼吧?”顾担才不信什么妙不可言的说法。

“哈,不过是所思所想有了方向。心中困苦仍在,念头却已通达,自然不侈于后世,不靡于万物,不晖于数度。”

墨丘击节赞叹道:“心中一念起,自觉天地宽!”

紧接着墨丘又解释了几句,顾担才算是听明白。

所谓的顿悟,便是往日所思所想拥有了总纲,如同画龙点睛的那一笔。

悟不透之前只是一团乱麻,徒增烦扰。

而一朝明悟,便直指大道!

当下二人饮酒作乐,酒足饭饱之后,墨丘问道:“顾兄想要修习武艺,所求为何?可有甚需求?”

顾担眼前一亮,哪里还不明白墨丘的意思。

这是要投桃报李了!

“修习武艺,自然是防身最为重要。最好平日里不起眼,可一旦交战,能在短时间内爆发,最好是出其不意。纵使事不可为,也可跑的快些。”顾担认真说出了自己的需求。

与人厮杀,实非他之所愿。

可若真事到临头,也不能躺平等死。

手中无刀和有刀不用,那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墨丘认真思索了片刻,开口道:“有一上品武学,其名为《惊蝉》。取其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之意。修习后不彰不显,并不太适合与人持久厮杀。然而其爆发之强,远胜其余武学,只是爆发后,要用大半年时间休养生息,少有人修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