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圣人天生,不要也罢(第3/5页)

顾担已经在桌子上摆放好了酒菜,又晚了一些时间,小莹提着药箱也回到了小院子里。

顾担又去里屋将许志安给接了过来,坐上主位。

桌子上围了一圈的人。

顾担、荀轲、苍、小莹、王莽。

“人差不多齐了,来,许叔,咱俩喝一个。这些小家伙们想喝就喝,不想喝拉倒。”

顾担为许志安倒满一杯仙人醉,此酒乃是五十年的珍藏,酒香扑鼻,凌冽入骨,别有几分滋味,号称便是仙人都要一醉方休,极有名气。

虽然准备了不少吃食,但这并非是什么宴会,更像是家宴,大家自己聊自己的,没什么想聊的那就吃饱了就撤,没有什么规矩可言。

荀轲、苍、小莹三个人凑在一起窃窃私语,许志安、顾担、王莽三个人则是说些各地的风土人情。

哪里的酒比较好喝,哪里的菜做的好,哪里的风景比较好看……

说来说去,不提国事,都是些再家常不过的东西。

等到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小家伙们已经回去休息。

许志安也乏了,顾担将其送到屋子里继续休憩。

石凳上王莽还坐在那里,脸色也变得肃然起来。

“什么事?”

折返回来的顾担问道。

王莽一开始没有说,那便不是急事;等到现在也要说,大概也不是什么简单的事。

“这里有一份官员们汇聚而成的,关于墨子的各路消息的汇总,要不您先看看?”

王莽没敢直接提,反而是又拿出了那张禽厘胜曾经看到过的纸张,递了过去。

顾担将其接过,扫了一眼。

出生之时紫气浩荡三千里,有凤凰显现。

一岁人言,二岁写文,三岁让梨,四岁砸缸救人,五岁家贫,父母饥寒卧冰求鲤……

怎是一个离谱了得!

每一年不给整上一点事迹,日子就好像是白白过去一样!

而这些,还仅仅只是微不足道的夸赞。

后面一年都能够硬凑出三四个事迹,有些还是酒楼茶肆之中耳熟能详的故事也被添了上去,比如三斗恶霸,闹市擒虎,怒斩蛟龙……

看到最后的时候,顾担发现里面竟然还有自己的戏份。

是这么说的:

墨丘乃是上天赐予人间的圣人,圣人归去之后,便有神仙下凡,感动于墨丘的功德,治愈人间的伤病,使人不药而自愈。

出生时有异像,归去时有仙人,属实是掌握了这个时代故事传播的财富密码了。

“顾哥,您觉得如何?”

王莽小心的问道。

“荒唐。”

顾担亦是如禽厘胜那样,将那纸张还给了王莽。

“咳,这些东西并不是我说的,而是民间传闻的。如果不盖棺定论的话,这些事迹只会是越来越多,越多越不像是人。”

王莽轻咳一声,开口说道。

事实上,立国的那一天,墨丘的死讯便对民众所公布。

甚至王莽还在皇都为墨丘设立了一处衣冠冢,因为要推崇墨家的节葬之故,那一处衣冠冢并不豪华,乃至显得有些简陋。

一处孤坟,一块石碑,便是圣人的归处。

便是如此,前去参拜的人仍旧是络绎不绝。

但还一直有一个问题没有去处理。

那就是朝廷一直没有给一个盖棺定论,都说墨丘是圣人,又该是怎样的圣人呢?

既然都说了是圣人,那不来点神迹、仙法,像话么?

不异于常人,像话么?

问题是墨家还在,跟随着墨丘的那一批墨者也还有人在。

朝廷也必须要考虑到墨家的意见,还要特别考虑顾担的意见。

这就是王莽过来拜会的主要原因。

“你想拿这些东西去推广德行?”

顾担一瞬间便猜到了王莽心中所想。

“顾哥说的是。”

王莽立刻点头,若没有这个心思,何须拿出这份东西?

但顾担毫不犹豫的摇头拒绝,“过犹不及。”

在这个时代,个人榜样的魅力是极大的。

甚至一人影响一国的情况都并非没有发生过。

更不要说在这样兼备个人武力的世界,只要出现那样的人,就会更加受人推崇,这里的百姓,也已经习惯了英雄辈出,甚至当做理所当然。

可英雄好找,圣人难寻。

做出为国为民的大好事,便算是英雄。

而圣人,是要教化天下的。

要成为天下百姓可以效仿的榜样。

如果只是民间自发的传颂,多么离谱都无所谓,说是九天神仙尽数下凡都可以。

但如果是朝廷去盖棺定论,那就相当于直接“坐实”,几乎不容更改,需要考虑的便多了。

王莽递过来的那份纸张上并没有写过于离谱的事迹,起码勉强还算是人能干的事儿——问题是,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