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自创功法!(第2/3页)

大祈、大青、大越。

而大雍则是留在了最后一站。

来到大祈的时候,顾担倒也未曾心急火燎的跑去皇宫,而是在市井中转悠了好几天。

面貌已大有不同。

曾经将民划分数等的制度已经彻底取缔,如今大祈的民众已无三六九等之分,哪怕仍有穷人和富人间的差别,但人格上,不需要再去低人一等。

民间自发的传颂着墨家的经典,顾担甚至找到了为墨丘竖立起来的神庙,数量还不少——单看大祈子民的虔诚程度,比之夏朝子民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曾经的大祈,很是富裕。

但那和大祈内部绝大部分的子民无关。

一切的转机都是因为墨家的崛起,圣人的出世。

起码朝廷是这么说的。

而对于大祈子民来说,这已是恩同再造。

顾担和人聊天的时候,提及自己是墨者的朋友,当即便有好些人要请他过去吃饭,还在他们的家中看到了墨丘的长生牌位,也不由得飒然一笑。

这天下,因为我来过。

不必知道我是谁。

其余几国,也都有大大小小的转变,墨家的经义开始在各国之间流传,甚至民间都有一部分武者开始效仿墨者行事——只不过大部分人都被抓了起来。

倒不是他们借着墨者的名头干坏事,只是因为墨家的性质本就颇为特殊,乱世还好,盛世哪里轮得到你来指手画脚?

便是墨家的大本营,夏朝之中,墨家也是挂靠在朝廷的手下,甚至墨家巨子就是名义上的国师,才给了墨者可以施展才能的机会。

毕竟,此时墨者的另一层身份,其实是没有指定确切官职的官员,帮助子民理所应当,而非空口白话。

而单凭一腔热血就想要去行侠仗义,那是在挑战一个国度的国法。

但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起码因为墨家之义的流传,民间的风气也有了一些转变,不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但要是敢做出些违背道义的事情,是必然会被人戳脊梁骨的。

风气一旦流传起来,自然会有所彰显。

和平年代,各国的武者数量明显增多,虽是盛世,尚武之风却颇为明显。

十年的休养生息,已经让很多人富裕了起来,有钱当然就要花,纵使培养不出宗师,修习了武艺给人押镖也总是可以的,怎么都有一条出路。

亲眼见证凡尘之中的改变,顾担若有所思。

他已经有些理解当初清平子说仙道不希望凡尘过的太好的意思了。

人的欲望是永不满足的,战乱之时,能有一口饱饭吃就算不易,而乱世终结,和平年代有了饱饭,人心就会满足不成?

当然不会。

富裕的人家会自然而然的追求向上的途径,学文也好,练武也罢,都只是为了过的更好的一种选择。

而如果能够求仙问道呢?

哪怕只有万一的机会,也自然会有无数人趋之若鹜。

这无可指摘,哪怕没有机会攀登最高处,便是延年益寿,可以施展神通妙法,就足以让人拼尽毕生去追求。

对于“砸锅”一般的仙道而言,涌入的人越多,危险性也就越大。

万一其中真就蹦出来一位得道者,全天下的所有修士都得凉。

纵使不能宰掉所有修行者,极大程度上减少修士本身的基数,缩小可能,的确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特别是对于那些已经占据了先发优势的强者而言。

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凡尘中无论过去多少年,凡尘之中的变化好像都不大。

这里的历史并非是螺旋上升,而是被仙人有意操控。

当达到仙人容忍的极限之时,便自然而然就会有各种天灾人祸发生。

顾担就曾经在史书上看到过一些堪称离奇的“历史”,他甚至很难将其称之为历史,那比话本小说中的故事都更让人难以置信。

比如一个强盛至极,想要人人如龙的国度,发下大宏愿的第二天,据说千百道流星一齐砸来,直接灰飞烟灭。

还有强势吞并周边近十国,正呈现鲸吞之势席卷天下的皇朝,一夜之间疫病千里,药石无医,直至人丁凋零,千里无鸡鸣。

除此之外还有大水、大旱、地龙翻身……总有一款合适你。

如果仙人真的想对凡尘做些什么,凡尘之中是根本没有能力去反抗的。

顾担并不觉得,在这种情况下,仙道的氛围会有多好。

那些历史之中所遗留的,隔着岁月留下的点滴烙印,足以让人心底生寒。

这才是他为何不去干涉夏朝运转,只提出了两个利国利民的政策后直接放手,乃至并不鲸吞掉四国的原因之一。

不是不能,而是顾忌极大。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顾担必须要有所防备,境界被锁死后,最立竿见影的方法,就是创造出一门能够完美发挥出自身战力的功法,为自己量身定做一张底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