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悬壶,济世(第2/3页)

但此前做这些的人,能量都太小了。

他们最多最多,也只能够改变一小片地方。

各国的皇帝虽然不是傻子,但总是有各种各样的顾虑和原因,未曾将此法推行天下过。

可顾担不同。

他如果下定决心要去做,整个夏朝都得动起来,甚至诸如大祈等国,也得马首是瞻,不敢忤逆。

更何况他要的事情,本就是惠及百姓,惠及国家之举,无非是需要国库出点钱,最后也是把钱花在自家,有什么好抗拒的?

大宗师想给你的百姓做点好事儿,你还敢有意见了?

“如果只是编撰医书,这倒是算不得多难,无非是消耗一些时间。”

王莽很是认真的想了想,并未因为面前的人是顾担便立刻点头答应,他努力而又专注的思索着,然后开口说道:“可要在各地设置医馆,很难。暂且不提如何培养那么多的医者,单说各个医馆所需要的药材,就是一笔极大的开销了。

诚如顾哥所言,很多百姓生病了也没钱去诊治,乃至不敢去看。那国家开设的医馆,他们便有钱可去了么?如果不收钱,这笔开销怕是大到无法承受,如果收钱,最后好像也只是装点了一番门面,还是无人问津。”

治病是要花钱的。

所以民间基本上是小病不去治,大病治了也没用,或者说是治不起。

正是因为这种原因,民间各地的医馆都很少,多是一些赤脚郎中。

“医馆真正开销最大的地方,其实是药材。”

顾担自己就曾在太医院任职了十几年,虽然只是挂靠,却也知道其中的弯弯绕绕,“但其实,药材并没有大家所想的那么贵,之所以显得有些昂贵,是因为绝大多数的药材,都是野生的缘故。

只要不动用那些珍惜的药物,绝大多数的药物,完全可以自己去培育,只要种的数量足够多,成本自然会不断的下降,所以才需要一整个国家去努力,而不是再像现在这样,药材基本靠自己去山里挖,成本自然也不可同日而语。”

这个时代当然也有药田这种东西。

但,极少。

而且通常都是私人所属,用来供养给权贵使用。

真要说大批量的药田,那是一个也没有!

说到底,医馆其实还是一个公益性质的东西,收钱多了,百姓根本不会去看病,收钱少了,那又不挣钱,所以才一直没有人去做罢了。

“更何况,我也没说药材全部免费。一些并不严重的病,让百姓花费很少的钱财去看好,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而需要动用一些比较珍贵的药材,百姓又暂时无钱医治的时候,可以让他们打上欠条,用几年的时间来偿还。

如果到了时间还还不完或是不肯换,那便可以让人过去以工代偿,国家的建设总是需要人的,只要子民还在,也不会亏什么,反而会让人更有归属感。”

顾担连这一点也已经有所考虑。

当最基本的衣食得以满足之后,便有更多的东西需要去做,这关乎着一国国民的生活水平。

而且还切实关乎着顾担能够获得的寿元。

别的不多说,哪怕通过此举,他能够让夏朝的百姓一人多延寿一两岁,所能够收获的寿元都堪称庞大,填满青木化生诀完全不是问题!

如此一来,既没有妄动国策,未曾触及根本,不至于招来仙人的目光,又可以极大程度的改善民生。

说到底,还是因为有仙人的存在,很多东西顾担都不敢提及,生怕用力过猛,不仅没有让凡尘过的更好,反而会在仙人回归之后引来关注,招致滔天大祸,这才是他如此谨慎的原因。

正是因为医馆这玩意平平无奇,无非是开设的多些,不算什么出格之举,收获却又很大,才是顾担选择它的根本原因之一。

“如此……可以试试,即使入不敷出,只要不带来太大的负担,夏朝也可以承受。”

王莽还是点了点头,成与不成,总得努力一番,顾担这么多年终于站出来想要做事,他当然也不可能阻止。

“这是其一,还有一件事。”

说完自己要做的事情之后,顾担又道:“林凡,那位墨者之死,你知道吧?”

“顾哥也听说了这件事?”

“民间谈论此事的人极多,我又没耳聋,怎么可能听不到?”

顾担耸了耸肩,“你准备如何去做?”

“事关墨家,您不该来问我才是,您得问国师。”

王莽无奈的回避了这个问题。

这件事,不管是点头还是摇头,都不对。

保持沉默才是明智之举。

朝廷也是这个态度,任由民间如何讨论,但就是不给准话,任由大家畅所欲言。

“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