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离开夏朝,周游列国(第2/3页)

做为一个皇帝,王莽显得很没有存在感。

这是很了不得的一件事。

治大国如烹小鲜。

干柴烈火固然昂扬激烈,却难免不能持久。

细水长流温润无声,反倒是能够默默积蓄,茁壮成长。

当初大月宗明帝采取的国策叫做无为而治,只不过他的无为是只顾自己。

而王莽的方法却与宗明帝有些异曲同工,区别是,他彻底将自己放下。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在那个位子上。

一言九鼎,九五至尊!

在这个位子上,谁不想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谁不想让自己的名字留在青史之中,被后人传颂?

有些家伙,恨不得每年都整出点大事迹,顺便封个禅,昭告一下天地神灵,好让后人来念诵铭记自己的功德,最后无非是落在泥土中朽坏。

这么多年了,夏朝的确在日益强盛,甚至早一二十年便已经成为了周围的最强国,可哪怕到了今日,顾担都没有听到过任何一桩脍炙人口的祥瑞之兆出现在夏朝。

墨家说天志、明鬼。

天志是要明悟万物自然的规律,明鬼是那至高的规则变化运行中落在人间的赏与罚。

这一点,王莽贯彻的很好。

虽然他支持着儒家,但却自始至终都在以墨者的条例来要求自己,只是做的没有那么极端而已。

在这份默默的坚持之中,在将近五十载的时光将逝之中,民众们终究不是个瞎子,也不是个傻子。

皇帝不再给自己找存在感,反倒开始被人铭记和念诵。

无需繁杂的仪式,也不要规模浩大义正言辞的册封,他默默的守护着自己的子民,子民便开始感念他的恩德。

顾担看着已是老态横生的王莽,听着他夸赞别人,目光似乎穿过了重重帷幕,看到了那背后默默努力的他。

“你是个好皇帝。”

等到王莽说的差不多,端起茶来要喝的时候,顾担说道。

“什么?”

王莽一愣,手中的茶水荡漾开些许,溅落在地面上,掀起点滴微尘。

“你是个好皇帝。”

顾担重复道。

“啊?”

王莽显得颇为惊诧,顾哥怎么突然说这个?

但他的反应骗不了人,他的嘴角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上掀起,乃至脸上横生的皱纹都堆叠在一起,好似层层沟壑组成的小小山峦,此起彼伏化作浪涛,凝成笑意。

“会被百姓传颂,会成为后人楷模。”

在苍那边转了一圈之后,顾担开始给予众人肯定,“你做的很好。”

“呀。”

王莽脸上几乎笑出了一朵花,眼睛眯的成了一条缝,花白的头发都在不断打颤,摇头晃脑。

这就是被大宗师吹捧的感觉么?

像是要成仙一样!

这种快乐,常人根本想象不到!

“还有吗还有吗?再多说几句!”

王莽催促道。

“……”

短暂的沉默之后,顾担手指门外,“滚。”

“得嘞。”

王莽竟真的从石凳上下来,在地上滚了一圈,沾染上了满身尘土,却是毫不在意,仰天大笑,出门而去。

看着好似疯癫一样的王莽,顾担嘴角微微抽动,“这老小子!”

无奈的摇了摇头,顾担给自己倒了杯茶水,一饮而尽。

他的目光凝视着空荡荡的院子,耳边听着那接连不断的蝉鸣。

许久都未曾再有任何动作。

……

王莽离开后没几天,禽厘胜造访顾家小院。

“稀客啊!”

见到肤色黝黑,比之墨丘都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禽厘胜之时,顾担微微挑眉。

公尚过是忙的脚不沾地,这位就厉害了,他是找不到人。

夏朝之地有九州,这位墨家巨子带着墨者,以脚步丈量人世间的道义,从无闲暇之日,便是王莽传唤,也只能让墨者通知。

也因为他,墨家的教条不再是单纯的教条,而是一群身体力行的人在证明着,墨家的要求,可以做到。

“顾先生,我是来向您辞行的。”

见到顾担后,禽厘胜并未寒暄,他向来如此,干脆利落,毫不遮掩。

“辞行?”

顾担微微一怔,这个他真没料到。

十年前不去不周山脉,这个时候再跑过去?

以宗师的寿元来说,也不是不行,只是显得颇为奢靡。

不过禽厘胜话一出口,顾担便知道是自己想岔了。

“对,如今的夏朝已经极为强盛,便是寻常百姓,不是灾年也能七天吃上一顿肉,便是灾年,也足以果腹。”

禽厘胜继续说道:“墨家在夏朝最基础的使命已经完成了,但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墨者的帮助。”

“你要周游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