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今日之仇(第2/3页)

真真无愧天朝上国之名。

行走在这里,便能够分外明白,夏朝为何会声名在外。

这样的一个国度,谁人会不羡慕呢!

他还在夏朝皇都之中,见到了墨子的雕像。

果真是短褐布艺,沉坚似铁。

无声的巨人在沉默中,注视着眼前的国度。

他为其送上了一把在郊外采来的野花,而那样的野花,在其底座之下,还有很多很多。

那个时候,墨锋忽然就明白过来。

为何夏朝分明是墨家的发源地,墨家却最先于此处衰败,反而开始在四方开枝散叶。

不是夏朝做的不够好,而是夏朝已经做的很好,好到墨者继续留在此地,也成为了锦上添花之物。

这无疑与墨家的理念并不相符。

真正让墨锋感到震撼的是,早在近百年前,第二位墨家巨子禽厘胜便已明白了这件事。

悍然在墨家名望最高时,选择带离大部分墨者而去。

当时看来,似是因为墨家巨子畏惧儒家咄咄逼人之态势的避让。

而今再看,墨锋忽然明白,这就是墨家的心胸,那位巨子的心胸。

这里墨家来过,墨家奋斗过,此世因墨家而强盛。

此后的事情,就交给后人吧。

在远方,还有更多需要墨家的地方,在黑暗中苦苦等待着一束光的出现。

除此之外,在这里,他也重新填补了自身此前所不知晓的空白。

比如儒家,比如法家。

在大祈之时,每日繁忙,除了墨家的理念之外,他甚少有所接触。

来了这里,反倒是重新学习了一番,知晓了更深层次的,属于儒家与法家的光辉。

虽与墨家不同,也有令墨锋感到不满之地,但可取之处,亦是有的。

就在他将夏朝大致转悠了一圈,准备投奔夏朝的时候,便听闻了启志帝的罪己诏。

夏朝才俊甚多,已经多到了夏朝养不起的地步,让一代帝王扼腕叹息。

在夏皇看来,这似乎是一件非常值得悲哀,甚至说得上罪孽的一件事。

已经到了需要颁布诏令,平息众怒的程度。

可在墨锋看来,这未免有些“自傲”。

别的国度莫不是嫌贤才不够,颁布招贤令都来不及!

唯独夏朝,竟是因为贤才太多,而感到无可奈何。

说出去,不知羡煞多少旁人。

于是他辗转来到了夏朝的皇都,却是未曾料到,刚刚真正来到这里,最先得知的消息,竟是夏皇驾崩。

他被人群裹挟着,沉默而无声的靠近夏朝皇宫。

那里有漫山遍野的百姓,披麻戴孝,跪倒一片。

成千上万人的悲伤显而易见,如此鲜明。

甚至让墨锋忍不住想,当初墨子的死讯传至彼时尚且还是大月的夏朝时,那个时候的民众,是否也是如此悲伤呢?

一定是的吧。

毕竟就算是圣王王莽,都未曾在皇都门前设立雕像,供四方走入夏朝核心之地的人瞻仰、膜拜。

唯有墨子有此殊荣。

不是因为墨子特殊,而是在黑暗的时光中,率先振臂一呼,唤醒天下者,值得这样的待遇。

时移世易,如今的夏朝傲立凡尘顶峰,却也不该忘记奠基之人。

今人虽非是旧人,亦可从今时今日之景,窥见一丝往昔风貌。

“吾死之时,可否如墨子?”

墨锋忽而想到。

墨子曾说过一句话,始终在墨者间流传。

‘虽天下无人,子墨子之言犹在。’

如此,足以说明墨家道路的坚定与不朽。

那有朝一日,他身死之时,可否亦如同墨子那样,认为自身的道义足以万古不变,世俗不可改呢?

在这个全新的时代,与以往已经有所不用的时代之中。

墨家的重任,是否也会有所不同?

……

“这里就是那个夏朝?”

一群修士衣袍湛蓝,目光锐利,为首者率先发问道。

“是的,师兄。这夏朝自言与万法盟有合作,推拒了其他所有势力。

若仅仅只是如此也就罢了,一个国度的灵珍而已,卖给万法盟一个面子也算不得什么。

可前些日子,我机缘巧合间发现一处下品灵脉,正欲布置阵法,呼唤师兄弟们来此,突然就有自称是‘鱼龙卫’的修士蹦哒出来,说这里是属于他们的。”

说话的修士啐了一口吐沫,不岔道:“我仔细打探了一番,方才知晓,那所谓的鱼龙卫,就是夏朝自家养的寻常修士而已,根本没有什么靠山。

但这夏朝倒是分外蛮横,下品灵脉,有缘者居之。可这夏朝境内发现的灵脉,竟是尽皆被鱼龙卫所占据,连一处都不肯放手。”

话到此处,他的声音徒然间狠辣起来,骂道:“这小小的夏朝,在凡俗作威作福久了,还以为仙道也如凡俗那般,可任由他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