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 “大王息怒,臣仆有罪!”(第2/4页)

以统治者的自私来看,这是大一统后的必然。

最高统治者会神化,皇权至高无上,所有人都会成为权力的奴隶,成为权力的信徒。

人性的光辉,会被权力慢慢侵蚀,磨灭。

然后,王朝的思想僵化,进入一个兴亡循环的历史怪圈。

最后,因为思想的僵化保守,文明失去了与时俱进的能力,被野蛮的异族征服……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大一统的确有好处,可是这种大一统,也有很大的历史弊端。

卫季风又道:“洛兄你想,九州方圆一万多里,从长安到九州边陲,路途遥远。”

“天下一统了,可疆域太大,鞭长莫及,朝廷顾的过来?就算世世代代都是明君,又怎么能知道万里之外的事情?”

“地方官员完全能利用山高路远,自行其是,阳奉阴违,欺下瞒上!”

“那到时,又是什么世道呢?怕是还不如今日的九国并列啊。”

“可是没有大一统,诸国连年混战,兵连祸结,劳役繁重,更不是好事。”

不得不说,卫季风当真是大才,目光如炬。

洛宁当然早就想到了。他忽然说道:

“倘若天下只有大义统一,而没有王政一统呢?”

卫季风道:“那岂不是之前虞天子在位时那样?天子名存实亡,又有何用?诸侯还是战乱不休。”

洛宁摇头,“我的意思是,若是有一个华夏联盟,建立华夏天朝。然后,诸国国君有资格被推举为天子,每五年一改任呢?”

“什么?”卫季风愣住了,“这也行?”

“可若是这么干,那不就回到上古禅让了?”

洛宁微微一笑,“上古禅让不好吗?九国国君,最贤者被推举为天子,五年一改任,最多只能任三次,十五年封顶。”

“华夏朝廷,也由各国士人共同组建,掌管华夏对外和战、联盟兵马、华夏律法、仲裁各国争端等等。”

“但是,不得随意干涉诸国内政。不过诸国内政,也要符合华夏统一的律法……”

“……为此,要制定各种律法,统一文字、度量衡、历法、服饰、节日……除此之外,天子一概不管!”

“各国赋税,按照约法,定额敬献给朝廷,让朝廷得以维持。”

“各国的官制、军制、赋税等,可以自行其是,朝廷不干涉,但不能违反华夏约法。”

“抽调各国精锐士卒,组建华夏兵马,统一由朝廷调遣,天子统率……”

“天子若是违反华夏约法,或者昏聩,诸国国君和公卿大夫,就有权召集九州盟会,罢免、改选天子……”

卫季风越听眼睛越亮,“洛兄真是天下奇才啊。若真能如此,那既能消弭各国战争,也能混一华夏,还能避免各种弊端……”

“不过,我觉得还缺了什么,到底是什么呢?”

洛宁没有回答,可心中却很清楚。

缺了什么?

缺了制约人性的敬畏之心!

信仰大业!

没有这个因果之力的规范,缺了那种敬畏,人性的恶和欲,就难以遏制了。

最终,还是一个娑婆世界!

……

长安中城,丞相府。

丞相府气势威严,既是大雍最大的官署,也是丞相张睢的府邸。

高大的府门前,一直车马簇簇,络绎不绝。

出入的不是冠冕堂皇的公卿大夫,就是财大气粗的巨贾豪商,一个个非富即贵。

丞相张睢贵为百官之首,不但是雍王的潜邸旧臣,还是帮助赵征夺取王位的功臣。

所以二十年来,张睢的权势越来越大,这几年更是成为大雍相国,辅佐朝政。

此时,内城的方向驶来一辆华贵异常、甲士簇拥的云纹轩辂,毫不停留的直接驶入丞相府。和在门外排队等候的公卿巨贾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戒备森严的相府卫士,不但毫无阻拦之意,还纷纷对云纹轩辂施礼。

就是公卿巨贾们,也都肃然敛容的对嚣嚣驶过的云纹轩辂施礼,不敢稍有怠慢。

因为大家都知道,这华贵轩辂中的主人,就是中车府令、黑衣府令康烨!

大王最信重的大宦官、王宫总管,号称内相。

康烨和张睢一内一外,都是权势熏天的大人物。

满朝文武,也只有康烨的车驾,能不经通报、不用等候的直接进入丞相府。

云纹轩辂在偌大的相府走了一箭之地,这才缓缓停下。

然后两个小黄门掀开车帘,恭声说道:“请令公降驾。”

随即,一个面白无须、五官蔼然的中年贵人,就施施然的走下轩辂。

此人气度雍容,目光温良,令人一见之下,就不由心生亲切,却又亲而难犯,不怒自威。

正是号称内相的大宦官,康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