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第2/3页)

赵老师都做到了和他毫无关系,如此一来,也无法锁定到他。

但他是怎么做到的?

赵老师是个非常狡猾的人,越到后期越看不出破绽,突破口应该还是前期的事情。

李寻不信任赵静正,很多事情肯定是在他小时候发生的,对于小孩子来说,所有的事情的发生都理所当然,不会引起关注。

李寻让赵静正记得去问问他妈妈,而她则是去问问她们学校的这个孙老师。

李寻不知道自己的直觉对不对,但她本能地抓住了最重要的信息。

————————————————

孙凝是学校任教二十年的老教师了,平城中学是平城最好的高中,现在要进来教书得博士生,还得是比较好的大学的博士生。

她那个时候要宽松一些,她甚至本科不是师范生,研究生读的师范大学,27岁开始教书,07年进平城高中,现在她五十岁了。

她进平城中学那一年非常特别,那就是当年的红气球连环杀人案热度最高的时候。

她当时也关注过,但要说她身边的同事赵老师就是凶手,她怎么都不相信。

可她回家后,又会去搜索赵老师可能是凶手的证据,她每次看着都会心惊肉跳。

按理说,赵老师是个没有人说不好的人,当年她是新手老师时,她也这样觉得,可后来发生了一件事,让她私下里远离了这个人,并且有意识地不让自己班的任课老师和赵老师有任何接触。

事情发生在她是新手的时期。

她和一些无意中走上了教书育人道路的老师一样,她大学期间做了一段时间的家教,当时就有点喜欢当老师,再加上她的专业是英语,觉得转去当英语老师这不是挺好的。

孙凝也有自己不一样的地方,她责任心非常强,她对老师这个职业有滤镜,觉得自己被叫一声老师,就有责任引导学生走在正确的路,哪怕被学生现阶段不理解也没关系。

于是她和学生的矛盾开始了,学生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她管着他们是为了讨好学校,还在背后说,她本来没有资格来教这个学校,说她在原本的学校特别严,让那些学生不要命的给她刷成绩,才让她有机会来这个学校教书。

老师和学生的矛盾,大多数情况都不是依靠学生醒悟,而是依靠老师的幡然醒悟。

老师在某一天突然意识到自己只能渡有缘人。

而孙凝还没有到这个阶段。她了解这些孩子,所以还处于自己是救世主的阶段。

平城高中的学生都是来自各个初中的优等生,很多都是从乡镇中学考上来的,这些孩子还有一大半是留守儿童,这意味着她们在教育资源更落后,没有父母帮扶的情况下,竞争赢了城市里的孩子。

她们过去没有来过城里,在她们熟悉的环境里只要埋头苦干就行。

这些孩子,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来平城高中住读。

于是很多女学生陷入了自我迷茫期,男学生开始迷上了电子游戏,晚上翻墙出去打游戏。

她晚上不睡觉,出去逮这些打游戏的学生,还要被学生们背地里说疯婆子。

她当时觉得老师绝对是世界上最不适合她的工作。

好在那个时候赵老师对她伸出了援手,对方帮她管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她那个时候脾气非常暴躁,赵老师则是非常温柔,一直两边劝着。

后来,她们班上有个学生跳楼了,家长拉着尸体来学校找她要偿命,因为学生留了遗书,说是被她逼的。

几乎所有人都说她逼死了学生。

她崩溃了,停职了两个月,后面也不允许她当班主任。

从那以后,她慢慢克服自己的问题,不再强求,很多时候她只要学生平平稳稳度过这三年就行。

而这个时候,她慢慢意识到赵老师很可怕。

起因是有一天教室办公室里,另一个新来的老师正在发脾气,因为学生的作业抄的另一个同学的。

那老师本来只是骂人。

赵老师突然劝了一句:“多大点事,算了算了,只是作业而已,又没打架闹事。”

那个老师一听这话,立马暴走了,一边打学生一边骂那学生和人打架的事情。

孙凝很敏感,当时她就觉得不太对劲。

她开始回忆自己被人带着走,又回忆起跳楼的学生的事情,她开始觉得这一切都像是赵老师引导出来的。

可是她也觉得这是自己压力过大,负罪感太重了,试图把这种负罪感转移出去才会有这种错觉。

所以她从来没有告诉过任何人,她本能地躲开了赵老师,慢慢地,她也是一名老教师了,应对学生的问题也是游刃有余。

有一些过于着急的新同事来学校,她会尽快帮扶对方度过最开始的兵荒马乱,尽量不让对方接触到赵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