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历史意义的照片(第2/3页)

怪不得这年头流传一句话:“屁股下边坐着一栋楼。”

如果买这车的钱拿到小城市,确实是换一栋楼绰绰有余。

……

李秀妮在第二天就开始逐渐适应了,反正这里很多都是没见过没听过的,习惯了就好。

而且儿子找了份报纸给她指着说了,咱家也有钱,别看这里是大城市,你看看这上面的物价,只要咱们想,随时可以在这里买一套房子,也住在这大城市里。

但是第三天早上她就又开始唠叨起来:“这孩子傻了是吧?就不能有一天的好,天天一大早的往外跑,今儿个又是去哪儿了?”

“啥股票交易柜台,这啥地方,大海你听过吗?”

“没听过那就下去问问。唉,这孩子一点都不让人省心。这么大城市,也不知道跑个啥……”

结果下去一问,发现地方有点远,还不是一般的远,李秀妮当时就震惊无比:“还要坐车去,那么远吗?”

人家给她解释,公交车,不算多远的。

好在李秀妮没问出来,既然不远还坐啥车,走过去不就行了!

从出门就开始花钱,现在花习惯了,坐车就坐车吧!

反正儿子都交待过了,万一实在找不到路,就不能心疼钱,去坐出租车。

这可是大城市,有出租车的,儿子已经带他们看过了,知道什么样的车是出租车。

给出租车一说地方人家就知道,方便的很。

……

两人这一天又体验到了啥叫到处瞎转。

坐公交车前还要先问一下,能不能到哪儿,不然不敢坐,怕坐错方向了。

公交车上转一圈,下来要好久才能分辨出东南西北——实际上李秀妮已经分辨不出来了,全靠燕大海。

不过还好,两天在宾馆附近转悠,他们适应的还挺快。

至少证明燕长青的一番苦心没白费,先在一个小范围混熟一点,有助于让他们放缓心情,不至于一直处于迷迷糊糊紧张的状态。

还要不时地问。

燕长青传授过两人经验,要找看起来心情不错,比较热心的那种。

可能会有些语言不通,不过两人运气还挺好,还遇到了一个热心的阿姨,觉得说不太通,喊一嗓子找了个会说普通话的老头过来,帮他们又指点了一番路。

难是难了点,不过看到儿子的那一刻,总算值了。

当然埋怨是少不了的,不过燕长青表示,很值得。

至少老妈埋怨自己的时候,不再像以前那样,都不敢大声说话了。

……

等老妈不说了,燕长青笑嘻嘻地拉着两人,站在一个挂牌子的门口,要给两人拍照。

李秀妮嘀嘀咕咕:“这两天你都拍了多少照片了,胶卷不要钱啊,冲洗不要钱啊!”

燕长青振振有词:“你看看,以前你知道啥叫胶卷吗?东西拿来就是用的,要是不拍照,我不是白背着这玩意儿来了嘛!来来来,这边看,笑一下……”

拍完后很得意:“妈,你们俩记着这个地方,很快这地儿就没了。这张照片,以后可具有历史意义。”

李秀妮瞪了他一眼:“历史个屁,是不是还得再给你照啊?拿过来吧,我就站这儿,你站我刚才站那,省得我调焦了!”

变化其实一直都有,只不过身处其中的人没注意罢了。

只听李秀妮的话,什么调焦之类的,谁能想到她不久前还是一个穷乡僻壤的农村女人,家里连电都没用上,连照相机都没摸过,连县城都没去过的呢!

燕长青也美滋滋咧着嘴站那里,让老妈给自己拍了一张,不放心老妈的技术,让她又多拍了几张。

燕大海就站着看老婆儿子斗嘴,反正俩人一直这样,他习惯了。

只要不把话题引到自己身上就行——看儿子被唠叨和自己被唠叨,那可是两回事儿。

李秀妮虽然爱唠叨了点,但是儿子说什么,她其实都很少真的反对,最多嘴上反对一下。

燕长青笑呵呵地接过相机:“这里是能买卖股票的地儿,现在股票还少,地方也小了点。等等以后就会发展起来,到时候牛起来的时候,你就可以拿着这张照片告诉他们,当年这里还是这个样儿……”

现在还没证券交易中心呢,只有这里的证券交易柜台,股票到现在还不到十只。

要等今年年底,才会有证券交易中心挂牌成立。

再然后,这里就会变成现在人们根本想象不到的财富中心。

为什么燕长青这么清楚,因为曾经的他,出门打工之后,才知道有个杨百万,靠炒股发了大财。

于是他努力打工赚钱,认真研究杨百万的发家史,终于在某年踏入了股市。

在股市浴血奋战一年多之后,他以比当初走出小村来打工还巨大的热情,再次投入了打工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