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虫灾 招工(第2/2页)

其实浇水并不是最大的问题,问题还是天气,在之前一段时间,一直是雨水比较多的,但是现在又突然天旱,气候一反常,就不会是短期现象。

因为有句话叫祸不单行,一旦天气变化,随之变化的情况就很多。

比如说,天气旱也会经常伴随着虫灾。

现在已经有人开始下地捉虫了,一棵棵的棉花被仔细检查,看到虫子就捏死……

……

燕长青再转一圈回去,去找了曾双喜:“曾叔,你觉得今天地里的庄稼收成会咋样?”

曾双喜端着自己的烟袋杆,皱着眉头:“粮食问题不大,花是要遭。今年棉铃虫有点多,治不住了。”

棉铃虫?

这么一说燕长青明白了,农村人出身的,没人不知道这种害虫。

药都不怕的虫,今年你治死它,明年你再打同样剂量的药就没效果,甚至换了类似的药都不行。

燕长青想了想:“现在市面上没有棉铃虫专杀的药吗?”

他记得自己还在家上学的时候,学校附近卖农药种子的店,大喇叭里经常喊杀死棉铃虫什么的,那时候种棉花的人多,这种药是最好卖的。

曾双喜的回答则是让他有些意外:“甲拌磷也不管用了,我让人试过,小虫还多少有点效果,大的倒身上都没用。”

那就是还没有专杀的农药,看来是没招了。

燕长青想了想:“正好还打算扩建酒厂,原本还想着现在地里活不轻松,还有修路的事儿要忙,怕顾不上,看现在情况提早动工好了。多少能让人挣几个工钱,免得到时候家里缓不过来劲儿。”

曾双喜点点头:“早开工挺好,虫是捉不完了,指望去捉虫,不如早点挣钱。准备用多少地,我去乡里给你盖个章去。”

说过的,棉花不够数,不是只补上差的棉花钱就行的,还有罚款。

所以种一年地,风调雨顺还能皆大欢喜,一旦有变故,有些家庭就开始欠债,接下来就可能两三年缓不过来。

这时候有工钱能挣,那就算江湖救急。

……

杨乡长也是挺支持酒厂扩建的,不过他还是自己跑来了一趟:“燕总,长青,你这边招人,能不能在全乡发个通知,现在是你们这边的村子都有活儿干,远点的都不行啊!”

燕长青就无语:“我肯定是用离得近的人啊,一来不用管住宿,二来越近的人和我现在用的工人们也能有些关系,他们会帮助新来的,提前告诉我这里的规矩,用起来也省事。”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大伙儿都看明白了,棉花减产已成定局,其他作物稍好点,但是多少也受点影响。

杨乡长遇到这种情况也着急,因为他不可能一直给那些家里空空的人们补窟窿,往年收欠债都是带着人下乡,收不到钱收东西。

但是近两年乡里情况好转,这种事干多了他也怕以后生孙子没那啥,所以一直在尽力避免这种情况。

其实桃树乡现在情况已经很好了,农民们并不清楚,他们只知道上面要收农业税,其实他们分不清被征收的所谓‘农业税’里,到底都包括什么。

桃树乡现在经济情况好转,‘农业税’已经基本降低到了正常的标准,也就是国嘉征收的那一部分,地方上原本乱收的那些,基本都给取消了。

但是即使如此,遇到天灾,那也没办法。

燕长青想了一下:“那我先招点人平地砌墙吧!先说好,前期招人多,我是要是往外边赶人的,最后能留工厂里做工的,只要最能干肯干的那些。”

借这个机会,招一批最老实能干的酒厂工人也不错。

……

开工也没什么仪式,反正人来了,就开干。

燕兴旺找了几个有经验的人指挥着,来的人里面也有多少懂点泥瓦活儿的,干的活儿又简单,除了热点累点,基本上人人都能干。

燕长青拿着照相机,时不时地拍几张照,记录下来自己酒厂每一次的扩张情况。

接着就蹲在小树林里的一个高处,一边忙着自己制作酒曲,一边盯着那些干活的工人们。

这些人只知道来干活能挣钱,并不清楚他们中还能有一部分等人干完活,就能转成酒厂的工人,拿更高的工钱,吃更好的伙食。

而现场除了几个指挥的师傅,也没什么人监督,能坚持着一直不偷奸耍滑的人,至少品性还是能保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