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第2/3页)

放眼看去,似乎就没看到有一家店铺是开着门的。贺岁安想喝一杯热乎乎的茶的愿望可能要落空了。

她试着逐户逐户地敲门。

天寒地冻,晚上睡外面不冷死都会落一身病。

敲了几户人家,没人给开门,有两户能瞧见烧饭冒烟的痕迹,证明此时此刻是有人住的。

卫城百姓前不久才经过胡人的杀掠,不敢随便给陌生人开门。

正当她要放弃敲门之时,对面一家客栈悄悄地开了门。

“小姑娘。”

有人叫她。

贺岁安惊讶转过身。客栈里的那个人又把门缝拉得大些,是名老嬷嬷,她似是在确认外面有没有危险:“小姑娘,你过来吧。”

终于有人愿意收留她了。

贺岁安眼眶有些湿润。

怕会错意,她想得到肯定的回答,小心翼翼地问:“您愿意让我今晚在里边住?”

老嬷嬷将门拉开,让贺岁安进去:“嗯,这天儿冷着呢,你一个小姑娘大晚上的在外边不叫那些野狼叼了去,也得冷死。”

“谢谢嬷嬷。”

她抖了抖身上的雪再进去。

等贺岁安进来,老嬷嬷关好门,上好栓,慢慢走到烧着木炭的炉子前,艰难弯下腰推它到她身边:“我去给你弄碗热粥。”

炉子散发出热意,贺岁安身上残余的细雪融化成水,她用帕子擦了擦,顺便打量一下客栈。

木桌椅子脱漆掉皮,门窗紧闭,地板上还有擦洗不去的血渍。

血渍留了有些时日了。

通往二楼的楼梯断了最下面那一级的木板,坐在贺岁安这个位置能看到二楼的围栏和几个房间的门口。

炭火在炉子里噼啪响,她伸手过去暖和,忽然很想哭。

没了记忆,身边又没认识的人。

半刻钟后。

老嬷嬷端了一碗粥过来,粥很稀,大部分是水,没什么米,还有只干硬的馒头:“没什么吃的了,小姑娘你先将就着吧。”

她双手接过:“谢谢嬷嬷。”

“你怎的只身一人来卫城?”老嬷嬷看出她不是卫城人了。

“我不记得了。”

贺岁安饿得脑子嗡嗡叫,吞下半碗粥,粥太稀了,大部分是水,依稀见到几粒米,压根不需要咀嚼,待喝完粥,她身子更是温暖了。

“我一睁开眼就在城门口,什么都不记得了。”

老嬷嬷目光扫过贺岁安脑袋的伤,大概猜到怎么回事,长长叹气道:“可怜的孩子……”

贺岁安用力咬发硬馒头。

她顺口问一句:“嬷嬷,您一个人住在这家客栈?”

老嬷嬷眼眶无声湿润了:“半月前,胡人突然进攻卫城,我儿随蒋将军勉力抗敌,最终……”她说不下去了,“他也是个好孩子。”

胡人在半月前进攻卫城,攻了十日才攻破,如今距离城破才过了五日,对他们来说却仿佛过了很久了。

正说着话,街上传来马蹄声。

这显然并不是什么好声音,老嬷嬷脸色一下子变了。

她匆匆灭掉炉子,怕有烟气渗过门缝出去令人发现客栈里头有人,又压低声音对贺岁安说:“小姑娘,你上楼躲着,莫叫人发现。”

贺岁安:“怎么了,嬷嬷。”

老嬷嬷频频看向上了锁的门口。

她语气满是无力:“不是,应是那趁火打劫的马贼。这些人跟胡人差不多,城破后,他们经常避开胡人进城,既抢又杀。”

“城里人没被胡人杀掉,反而被他们杀了去。”

贺岁安被老嬷嬷推着上楼:“我若不叫你,你千万别下楼。”

就在此时,客栈的门被人从外面踹开,门锁都坏掉了。她听着下面动静,反过来拉住老嬷嬷:“您留在二楼,我下去。”

有人扯着嗓子在下面喊道:“我知道这里边有人,识相的就快出来,否则我们一把火烧了这家客栈。”

贺岁安明白了。

刚才老嬷嬷去给她煮粥,可能有烟雾顺着屋顶出去了。

“你放心,只要我不惹他们,他们是懒得杀我这么一个半截身子进了土的老婆子。”老嬷嬷推开贺岁安的手,扶着楼梯快步下去了。

马贼破门而入,寒气将客栈里仅有的暖气冲散,他们手持着刀剑,肆无忌惮坐下。

老嬷嬷哆哆嗦嗦地走到他们面前。

她诚恳说客栈前阵子被胡人搜刮过,如今这里既没粮食又没金银,望各位大爷高抬贵手。

马贼压根就不耐烦听老嬷嬷说话,用刀随便劈烂一张桌子:“老不死的,少啰嗦,快给大爷我们弄点吃的,不然一刀宰了你。”

他们身上的刀剑有些还残留着血,看样子是已经杀过人了。

她慌乱应好,准备去弄吃的。

还没等老嬷嬷走开,马贼还算警惕地往二楼看:“客栈里除了你,还有没有别的活人。”

“没有。”

马贼哼了一声,想上二楼查看。老嬷嬷上前阻拦:“各位大爷,上边真的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