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第4/4页)

经过三个多月的休养生息,余隐他们原先的那些鸡鸭,如今已经规模越来越大了,养的猪羊兔等动物,也越来越多。

城外的那片空地又加空了不少,还招了几个年轻人过去帮忙。

一路上,马车从城里驶向城外……

余隐这几个月的半化都仔细地瞧在眼里。

心里禁不住的高兴。

到了此刻,他才明白为何梁君成想要外放。

待你把一个处处废墟的地方,治理的山清水秀,那种满足感是别的东西无法填满的。

人生也许就是这样。

他先前只想着在京里多赚银子。

经历了这段时间,余隐才发现,怎么生银子,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让这座城变得更好,让这里的百姓生活的更加喜乐安康。

一个人的心态,是要经过许多事情的磨砺,才会发生巨大的改变与成长。

余隐望着原先焦黑一片的山头,经过大家的努力,种上了粮食和药材,如今早已破土而出,经过雨水的洗礼,青翠欲滴。

处处一片生机。

余隐准备了两天。

从四书五经,翻到孔孟周易等等,都没想要给书院的学生们讲什么内容。

他顿时感觉自己脱离老师这个行业太久了!

还是昨天晚上刘大公子提议他可以讲一些会试和殿试的题目。

因为书院里大部分都是要参加秋闱的学生,还有一部分要参加春闱,所以,讲这种题目,对大家都有帮助。

然而,此刻余隐却福至心灵地觉得,他可以讲滨海的变化。

这三个多月来。

那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每一个百姓,每一寸土地,他都有可以要讲的内容。

余隐临时调整了讲学内容。

早上的这一个时辰就讲了滨海这座城,到了下午,才就近年来会试的题做了一个简单的汇总……

没想到,早上的内容更受大家的欢迎。

刘仁和吕东桂坐在人群中,直到余隐收音了好一会才反应过来。

而后,随着大家一起鼓掌。

余隐头一次面对这么多的学生,刚开始还有点不太习惯,为了让后面的学生听得更清楚,他调整了好几次音调。

午膳后,坐在一起讨论早上内容的学生,一个个精神抖擞。

把余隐给扒了个底朝天。

“惭愧,做为滨海人,却没有余大人替咱们做的多,甚至在倭寇来时,我都不敢下山,在大火烧城时,一直担心家人,可也不敢出去……”

“杜师兄快别说了,咱们何偿不是跟你一样,前怕狼后怕虎,连自己的家乡都救不了,真是枉读了这么多年的书!”

“听说余大人在翰林院待了二十多年,是此次圣上钦点的监军,我一直觉得,能在翰林院待几十年,除了学问好,极少会为人处事,否则也不可能这么多年,位置都不升一升了。”

“连师兄怕是不知道,余大人经常跟圣上下棋,皇子们见了他都特别的尊敬,我听大家说,这次三皇子也到咱们这边来了,来时还给余大人带了一幅棋,可见这是进分想念了……”

听了这话,众人对余隐的感觉从起初的尊敬变成了崇敬。

一群人叭啦了大半个时辰。

突然有人道:“呼位师兄,不是说,余大人跟咱们山长是同一榜的进士吗?怎么瞧着余大人这么年轻,说是三十多岁都有人信……”

刘敏也是少年进士,今年不过五十上下。

他们扒出余隐的资料,也是将近五十,所以两人年龄上差距并不太大。

“可能京里的人擅保养吧!”

“呜!想要余大人那又浓又黑的头发……”

“我还瞧着大人脸上没什么皱纹呢……”

“感觉大人很节俭,身上的衣裳看起来都短小了,还依然穿着。”

“也有可能不是大人的衣裳呢?大人那样的身份,怎么可能穿短了那么多的衣裳,我听说余大人特别的清正廉明,指不定大人来的时候没拿多少衣裳,如今滨海城许多铺子未开,指不定一时找不到会裁衣裳的人,今日要来讲学,可能是借了谁一件吧。”

众人:“……”

余大人好可怜正直的样子呀!

莫名觉得有点可爱怎么回事?

余隐是在山上吃了饭才回去的,可能考虑到他吃不惯海鲜,于是今日的菜色均以京都的菜品为主,辅以本地的几样小吃。

余隐饶是不注意吃食,也多吃了半碗饭。

想到自己的身材,坚持走着下山。

刘仁:“大人刚下雨,小心路滑。”

余隐哭:“没事,老夫减肥!”

刘仁:“……”

你一点都不胖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