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霍善顺利召开大唐零食分享大会, 与会人员有太子府整套班底,包括太子左庶子高士廉、长孙无忌,太子右庶子房玄龄、杜如晦等等,当然, 现在他们都已经在朝中兼任中书令或尚书之类的重要职务。

堪称大唐于政事上最有话语权的一批朝臣。

李世民知道霍善手头上有许多好东西, 但霍善年纪小,还不懂事, 他做不出蓄意哄骗一个五岁小孩的事, 所以他只是邀请霍善过来给观音婢她们瞧病, 而没有打霍善那些好东西的主意。

但是霍善主动说要给,李世民当然也想要。他知道这个南瓜, 因为霍善在每次商场上新的时候习惯给他们讲一声。

南瓜这东西虽然不算特别耐储存, 但也比冬瓜之类的能存放更久, 而且它根系发达, 吸水能力很强,即使遇上干旱或者贫瘠的土地也能长, 于酒泉诸地而言用处颇大!

要知道唐代可是胡商交易往来最繁荣的时期,西域肯定是要好好经营的!

哪怕不提西域, 百姓们要是能在房前屋后种几株南瓜, 也能丰富自家餐桌以及备荒。

总之,多一种能吃的高产作物总是件大好事。

霍善吃完自己那份椒盐南瓜子,又给他们挨个分了一小袋种子,说是让他们自己回家试种并留种。只要他们用心种, 相信很快就能凭自己的本事让南瓜种遍大江南北了!

李世民郑重其事地收下了南瓜种子, 并问霍善过来这边是不是有什么事要找自己。

他的语气十分和煦, 态度跟从前与各方人才见面没什么区别,没摆半点作为大唐未来主人的架子。

房玄龄等人看得心中纳罕。

这小孩是哪里冒出来的?此前他们根本没见过这小娃娃, 难道是东宫中的哪位皇孙?

霍善还没回答,李泰已经抢着开口:“耶耶,我们明天想跟阿善去义诊!”

听到这个名字,房玄龄又沉吟起来。他虽没见过所有皇孙,但李世民几个儿子的名字他还是知道的,里头根本没有叫阿善的!

还有,义诊?

什么义诊?

霍善这才给他们解释了一下,说自己想要挂靠个医馆搞义诊,李承乾他们也想去见识见识。但是太子妃说今天太晚了,她先让她兄长帮忙安排一番,明儿再让他们出宫义诊去。

众人齐齐看向长孙无忌。

长孙·太子妃兄长·无忌:“……”

对不起,我也是刚知道这件事。

李世民道:“既然观音婢这么说了,无忌你等会便去把事情安排下去,明儿让阿冲兄弟几个陪着承乾他们去长长见识。”

长孙无忌与李世民从小相识,自然不会推拒这点小事,只是他看向霍善的目光有些疑虑:这么小的孩子能搞什么义诊?要是到时候没人来的话会不会很打击小孩子的积极性?这可是能随手给人送高产作物种子的存在呐!

而且李世民对这么个小孩儿这般礼遇,想来还有别的大用处。

长孙无忌暗自决定给霍善找几个托儿过来捧场。

正好明儿是休沐日,想来不少人都挺有空的,就找几个身上有点老毛病的人过去让小孩子们过把瘾。最好是找几个武将过去,他们皮厚肉糙的,就算霍善想给他们扎几针都没事。

长孙无忌心中有了计较,当即起身告退。

准备亲自安排此事。

众人也依次告退。

三个孩子还这么小,李世民也是不放心让他们单独出门的,所以第二天他就喊长孙皇后一起微服出行,一家五口相携前往长孙无忌安排好的医馆。

只是他们待在后头下棋闲谈,由着霍善他们在前头热热闹闹地搞义诊。

顺便了解一下宫外的情况。

这座医馆的主人姓甄,名叫甄权,是唐代针灸名家。他弟弟名叫甄立言,时任太常丞,也是个当代名医。

要知道太常底下一般设有太史、太宰、太乐、太祝、太卜、太医六个部门,而这六个部门都以“丞”为长官,甄立言这个太常丞相当于管理大唐太医机构的一把手。

可见他们兄弟俩的医术确实很有名。

甄权已经年近八十,但平时依然闲不下来,著书之余还坐镇这家医馆日常给长安百姓诊病。

他是个养生高手,涵养十分了得,即便长孙无忌提出让个五岁小孩来他医馆搞义诊他也没有生气,知晓长孙无忌会自己找“患者”来哄小孩子高兴以后便答应下来。

只要不影响到普通患者求医,甄权也不介意给霍善匀个场地。

自从那场谁都不能提的变故发生以后,当今圣上已经不理政务了,朝中大事俱是由太子李世民裁决。相信要不了多久,长孙无忌就要晋升为国舅了。

谁会为了这点小事得罪长孙无忌这位正当红的未来国舅?

霍善醒得早,出宫也早,医馆都没对外开放呢,他就和甄权这位大唐针灸名家聊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