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周朝对酱这种东西的喜爱是自上而下传开的。

据传周天子每次吃饭时有六十种肉酱可以挑选, 而且这些肉酱往往都有固定的搭配菜肴。

资深吃货看到端上来的是什么酱,就该知道即将上桌的是什么菜了。而特定的菜,也需要搭配特定的主食!

比如吃野鸡羹,那是要拌螺肉酱的;吃鱼羹, 那则得配上鱼子酱。

像这个蚁子酱, 人家就是吃肉干时用的,绝对不是像霍善这样配馒头片。

苏轼这个什么书都读一点的博学人士, 知晓自己刚吃的是什么玩意以后一本正经地说道:“大冬天的, 这么吃感觉会闹肚子。这样吧, 我们中午把它做成周代八珍之一的名菜淳熬,让大家都尝尝!”

霍善不懂就问:“什么叫淳熬?”

苏轼便简单地给他讲了讲, 就是把肉酱热一热浇到饭上去, 再浇上一勺热腾腾的动物油膏, 那味道香得哟, 周天子都赞不绝口,把它列为“八珍”之一!

书上又没说非要用什么醢, 咱用这个蚁子酱也是一个道理!

反正甭管什么酱什么饭,热猪油一浇上去, 饭肯定是香的!

霍善听馋了, 马上屁颠屁颠去找李长生说他们要给大伙做那什么周八珍。

李长生认真听完后陷入沉思。

这浇完后要是拌上一拌,那不就是猪油拌饭吗?

只是见霍善兴致勃勃的模样,李长生也没拦着他们去庖屋里捣腾。

左右只是往饭上浇个肉酱,总不能像烤竹筒饭那样烤焦。

中午司马迁他们在府衙里吃工作餐, 很快发现今天似乎又是个新鲜吃法。

热腾腾的黄米饭上浇着热腾腾的肉酱和热油, 连那平日里看起来没什么滋味的黄米仿佛都生出了几分诱人光彩来。

一行人忙活了半天, 本来就饿了,闻着饭香更觉已经前胸贴后背, 麻溜吃起自己那份午饭来。

尝了几口香喷喷的肉酱饭,有人开始感慨还得是太守府这边伙食好,别的地方莫说是天天吃肉了,就连粗粮饭那也是一天两顿。

这也是广大黔首正在过的日子,上午一顿,下午一顿,一天就这么应付过去了,不是逢年过节的好日子那是一点荤腥都没有的。

司马迁他们的出身倒不至于过那样的艰苦生活,至少饱暖问题他们从不需要考虑太多。

只是他们在江夏郡这边待得久了,看到的民生民情也多了,听了同僚这样感慨也没有说什么,只是把自己那盘饭吃得干干净净,一粒米都没有浪费掉。

就是忍不住在心里犯嘀咕……这酱的口味有点怪。

不难吃,但挺怪。

肉酱这种东西,在周朝是由专门的醢人制作而成的,主要材料是各种生肉、生卵经过专业处理后佐以适量的盐、酒,密封起来耐心等它发酵个百八十天。

甭管用的是什么肉什么卵,可以想象这玩意开封当天的味道肯定有点一言难尽。

到汉代开始流行豆酱,这东西便宜实惠,味道还香,实在是造福千千万万餐桌的伟大发明。

司马迁吃饱以后正要去干活,路上遇到在廊下遛弯消食的霍善,不由问起中午这顿工作餐用的是什么酱。

此前好像没有吃过!

霍善见司马迁如此慧眼识酱,马上开心地给他介绍起来。

那可是来自周朝的蚁子酱!

我们要感谢丘先生的馈赠!

想想看,蚂蚁那么小,想凑齐一坛蚁子酱多不容易!

别人给我们赠送这么珍贵的东西,我们一定要珍惜啊!

霍善归纳总结:“既然你们喜欢吃,下次让庖屋那边再给你们做。”

司马迁:“……”

司马迁麻了。

司马迁委婉地说道:“倒也没有那么喜欢,这东西做起来一定很麻烦,不用特意给我们吃。”

霍善听司马迁这么说,也没有非要给他投喂蚁子酱不可。

都聊到这里了,霍善又给司马迁科普了几句蚂蚁可能存在的寄生虫问题,蚂蚁有时候也像钉螺一样承担着中间宿主的角色,当一些类型的绦虫卵、吸虫卵进入蚂蚁体内后可能发育成生命力极其旺盛的囊蚴,胃酸都酸不死它们!

霍善道:“所以,我们最好不要生吃蚂蚁!”

司马迁听了半天,也只听懂这最后一句。

他忍不住道:“一般人都不会生吃蚂蚁。”

霍善疑惑:“不会吗?我小时候就想吃吃看!”

司马迁已经是几个娃的爹,听霍善这么一说也想起来了……每个小孩似乎都有个看到啥都往嘴里塞的操蛋时期!他说道:“我会叮嘱家里的小孩儿别乱吃。”

霍善用“孺子可教也”的眼神看着司马迁,又给司马迁讲起另一样周代肉酱常用材料——蜗牛。这个更是寄生虫大户,千万不要生吃!

司马迁:生吃蚂蚁还好,生吃蜗牛这玩意就算是小孩子也需要一定的勇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