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入秋以后, 天气转凉,一行人开始东巡。

据史书记载,刘彻自从第一次东巡后,一直到六十多岁还时常往东边跑。

有的人说他是为了到山东出海寻仙, 有的人说他是为了定时巡视自己掌控下的庞大帝国。

但无可否认地, 刘彻是一个活得相当自由、相当肆意的帝王,在他有生之年他想要的基本都得到了, 他想做的事也有数不清的能人异士去替他实现。

即便偶尔会上点别人的当, 付出的代价大多也是对方的全家性命。

古往今来的帝王能像他这么畅快又放肆的还真不多。

饶是霍善小时候和刘彻这个皇帝姨公不是很对付, 总觉得皇帝姨公不要脸,连小孩子爱吃的东西都抢。

只不过相处得久了, 再加上见识别的不靠谱的皇帝多了, 霍善觉得客观而言刘彻还是个挺不错的帝王。

一行人往东而去, 沿途见识了许多陌生的风土人情。

霍善虽然历朝历代都跑过一遍, 却还是对万事万物都有着极大的兴趣,是以一路走来并不觉得枯燥或疲惫, 还时常拿着自己找到的新鲜事物去给霍去病他们看。

有时候自己给亲爹捎的东西被刘彻给抢了去,他也还是会气鼓鼓的, 一点都没因为年岁渐长而收敛性情。

刘彻也不喜欢那些收敛的, 只觉像霍善这样就挺好,这孩子活得多自由自在。

到了泰山脚下的时候,各个衙署的随行人员马上开始忙碌起来。

霍善本来觉得泰山不太新鲜,不太想跟着一起上去的, 结果刘彻点名要他们几个陪着走山路, 他便也没有拒绝, 与跟着他爹、他舅公还有他皇帝姨公一起登泰山去。

这日风日晴好,天竟也不冷, 只有天风猎猎、拂人衣摆。霍善到了山顶极目远眺,感受着前人所说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到底是什么感觉。

刘彻自也满心欢欣,只觉千里山河尽在自己脚下。这样快活淋漓的登临乐事,他往后还要多多地来、多多地享受,泰山的春夏秋冬不都挺适合封禅的吗?

这次封禅顺顺遂遂地办完了。

霍善又跟着刘彻出海玩去,他从小就喜欢坐大船,这会儿有那么多大船护航,他肯定是在海上疯玩。

甚至还和一大群海鸥交上了朋友。

霍小王这个出过海的老虎还是稚气未脱,对着海鸥直流口水,想把它们一爪子拍下来吃掉。

霍小圆倒是很自在地坐在甲板上享受着咸咸的海风和鲜嫩的竹子。

它是见过世面的熊,才不会随随便便被几只野鸟馋到!

等到出海归来,刘彻便直接领着随行的官员以及士兵直奔瓠子口。

勤勤恳恳的史书编写者司马迁很快听到了那句经典的话:从官自将军以下皆负薪填决河。

司马迁:?

这事以后必须得写进书里去!

哪怕再怎么暗自嘀咕,司马迁还是得勤勤恳恳跟着上官们一起去堵瓠子口那个决堤了二十余年的决口。

霍善是个坐不住的,没有跟刘彻他们一起站在高处看着众人忙碌,而是屁颠屁颠地带着自己的一熊一虎过去帮忙。

文武百官跟霍善的两只大家伙相处了一路,倒也不会怕它们了,还趁着歇息的空隙问霍善怎么也跟着忙活。

这里头难免还带着点酸。

毕竟卫青他们可是跟在刘彻身边根本不动手的!

卫霍两家的尊荣还真是长久啊!

最初谁能想到这么两个出身寒微的人能这般荣显?

羡煞旁人,真是羡煞旁人!

霍善倒是不在意别人酸自己爹,他骄傲地说道:“快点解决这个决口,老潘和老汲他们也可以歇着了。”

老潘指的当然是潘季驯,他白天在大明那边忙活,晚上到大汉这边忙活,终于综合历代治河方案把最适合当前情况的解决办法给推演出来了。

为了能叫这次治河工程能顺利落地,潘季驯最近一直亲自盯着。

霍善觉得自己也加入的话,这次庞大的治河工程能结束得快一些!

至于他那小胳膊小腿能跑多少趟,那就不是他会考虑的了。

反正大伙就看到朝阳侯像小旋风一样跑过来,又像小旋风一样跑过去,扛的东西还不比大人少,弄得不少人都莫名地跟着加快了脚步。

连他们这些本来只需要做做样子的文武官员都这么积极了,后头那些本来满脸愁苦的军民突然也感觉不那么疲累了,所有人莫名都有些热血沸腾,竟都健步如飞地干着自己的活。

霍去病在高处看着自家娃小小的身影在那跑来跑去,俨然成了领头的,也有些待不住了。

他与刘彻和卫青说了一声,很快来到了霍善身边。

霍善见到他爹,脸上立刻洋溢起欢喜的笑容,招呼霍去病一起忙活。

还要跟霍去病比比看父子俩谁跑得快。

李时珍在道旁督促学徒们熬药,瞧见了这一情景,不由支起画架提笔下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