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许贡(第2/3页)

从丹阳往历阳,途经多个县城,孙策每到一地,便有人来投,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十天后,竟已有三千多人。

然而这三千人却是良莠不齐,除却周瑜带来的丹阳军,大多都是新兵。周瑜不得不放慢行军速度,如此拖拖拉拉,又是五天后才抵达历阳。到得历阳,孙策一句话不啰唆,就像回到自己的地盘,入城先找来城防守卫队长,安顿了手下士兵,再轻车熟路地走后门进了太守府。

历阳太守吴景脾气简直和孙策一个模子印出来的,一见二人,便呵呵呵哈哈哈,旁的事不提,拉着周瑜的手,仿佛十年未见的老友一般。周瑜见了吴景,对孙策再大的脾气也得暂时搁着,当即一笑令人如沐春风,拜见历阳太守。

“……没有问题!没有问题!”吴景说,“你爹呐,那人脾气也大,我说出兵助他,他反倒嫌弃我多管闲事。”

“是的是的。”孙策忙点头,周瑜一听便知吴景和孙坚生前不对眼,舅婿之间,常常如此,且周瑜还听孙权说过父母的一些逸事,得知当年吴氏是孙坚抢亲抢回来的。

换了周瑜自己,有个妹子被人蛮横抢去成婚,妹夫又一副火爆脾气,当然双方也没好脸色看。

幸而外甥像舅,孙策在母舅家还算吃得开。

“你接下来怎么打算?”吴景又问道,“是集结兵马,给你爹报仇?还是如何呢?”

周瑜答道:“眼下之计,须得招兵买马,壮大实力为宜。”

孙策说:“接着,自然就是攻打荆州了。”

周瑜脸色一变,知道孙策还未死心,对吴景说:“历阳累数十年之积,未经战乱,是袁术多年来觊觎之处,本地虽有精兵利器,若一朝全数调出,扑往荆州,后方空虚,恐有不测,须得三思。”

吴景说:“是的是的,周世侄此言有理。”

孙策说:“丹阳兵马可为奔援,互相照应。”

周瑜不悦道:“吴郡四十万人性命,还有许贡在侧窥视,怎么能儿戏?”

“许贡又不为袁术卖命。”孙策正色道,“周公瑾,休要过虑,舅舅,你看周瑜这人就是……”

周瑜说:“我去寿春时许贡就坐在袁术身旁!你说他为不为袁术卖命!”

“舅舅面前吵架吗?反了你了!”孙策说。

“别吵架别吵架。”吴景忙打了个圆场,说,“策儿所言也有理……”

“你家的兵,”周瑜说,“自己拿主意,我这么担心做什么?”

“哎。”吴景笑道。

孙策忙道:“哎,你这话就不对了……”

周瑜不说话,只喝茶,孙策便提着壶笑吟吟地给他斟茶。

吴景想了想,说:“要不这么说?既然许贡是个变数,老吴我的兵马闲着也是闲着,你俩便说不得再忙一趟,带兵去吴郡走一趟。”

周瑜沉吟不语,吴景朝二人分说道:“本来我一把老骨头,不待再管这事,但年前山匪为患,乌程县有一名盗匪头子,名唤严白虎,我奉朝廷兵马多次讨伐,那厮却躲到许贡门下……”

孙策拍板道:“这计策好,先取许贡,再收编吴郡兵马。”

吴景乐呵呵地说:“从前你父亲麾下的朱治,便在吴郡担任都尉一职,给你来个里应外合,怎么样?”

历阳下起了第一场春雨,周瑜快步穿过院子,孙策追在他的身后。

“哎。”孙策从柱子后绕过来。

周瑜也不理会他,孙策说:“站住!”

周瑜忍无可忍,吁了口气,说:“我走了。”

“上哪儿去?”孙策说。

“从哪儿来回哪儿去。”周瑜淡淡答道。

孙策说:“此事暂时搁置,遂你心意了吧。”

周瑜不说话,绕过孙策要走,孙策却又拦路挡着,说:“舅舅面前,你给我留点面子成不?”

“你留我在你身边一天,”周瑜说,“我就削你一天的面子,削你面子算轻的,我还给你使绊,你想发兵荆州,有再多的道理,说服不了我也是枉然。”

孙策:“你……”

周瑜认认真真地说:“我不答应,你等不到粮草,出兵也没用。”

孙策站了一会儿,整个人松懈下来,似乎认输了。

“行。”孙策说,“算你厉害。”

当天,周瑜接手历阳兵册,本地六千兵马,连同他与孙策带来的三千人,已共计九千,再加上舒县的三千水军,总计达到了一万二。

一万二,在这个时局里,足够朝袁术叫板了,如果运用得当,打下荆州,并不是没有可能。孙策的计划自然有他的缘由,但周瑜考虑得更多的是,打下荆州以后怎么办?

报仇简单,一杀就完事。然而报完仇以后,全天下都会开始紧张,局势与平衡的打破,会让孙策取代袁术,成为最大的出头鸟。到了那时,袁绍、袁术、董卓、公孙瓒,都会马上开始着手对付孙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