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2/3页)

“森莫呀?”洒洒脑子跟着啾啾话走。

其他三位也一样。

都这个年代了,小孩连米饭面条都不知道,售票大姐听的一愣一愣的,再看这四个小孩穿着打扮,心想该不会是人贩子吧?可那四个小孩对小伙子态度也不像被拐的。

奇怪。

公车过了桥没走多久到了镇子,城乡繁华地方。已经十二点多了,路辞旧都饿了,更别提小孩,但四个都乖巧没人喊饿哭闹。

路辞旧:海都下了,可以游的再深点。

于是下汽车时,跟司机说:“大哥,我还会画符驱鬼,有事记得找我。”

司机:……

大姐:……

这是穷成什么了。

路辞旧带孩子直奔小餐馆,点了粥和包子,想着小孩饿的久了,胃也娇嫩,没敢点硬的。他自己要了碗面,吃这个耐饱。

红豆八宝粥放了糖,皮蛋瘦肉粥鲜香,包子皮薄馅多,是地软鸡蛋的,鸡蛋黄嫩,才出炉的大包子,白腾腾冒着香气。

一二三四就没见过这些食物。

老板端上来后,四个不敢动,坐在椅子上乖乖的盯着食物,又齐刷刷看啾啾。小二还悄悄咽了咽口水,偷偷看路辞旧,见他没注意小脸松了口气。

小二偷偷咽口水是要面子的。

路辞旧当没看到,说:“小心烫,咱们今天先喝粥,以后有钱了,顿顿吃肉,吃一个扔——呃,不能浪费食物。”

他看小孩们不动,想了下就知道原因,包子掰开,发给四个,又拿着勺子学给四个看怎么喝粥。

“哇!”

洒洒没忍住先咬了口包子,含着食物,脸颊肉鼓鼓的,圆圆的眼睛发出惊叹的光。其他三位也差不多了,就是要面子的小二现在根本顾及不到‘老大’威风体面,啃得小嘴一圈油。

路辞旧:在线问如何赚大钱。

一二三四饭量惊人,握着勺子一碗粥喝的光,又吃了大包子。路辞旧不敢再给叫,害怕吃坏身体,小孩积食容易发烧的。出去时,在隔壁买了几斤饼干面包,回头饿了能垫一下。

还有米面牙刷牙膏碗筷——收容所碗筷发霉了。

路辞旧也嫌弃人渣用过。

被褥也要买,拖欠的水电也要缴,打电话查问才知道欠了六百九。

路辞旧:……

杀了人渣的心都有了。X2。

不气不气,我气死了儿子闺女没爸爸了。

一会水电的人来,路辞旧买完东西就带孩子回程,算了下,交完罚款再交水电钱,两千块存款只剩三百多块钱。面上露出养家糊口男人的微笑。

这里偏远,又是周内,公车上没什么人,二十来分钟就到了。

刚下车电话来了。

水电工:“你说的山海收容所在哪呢?没看到啊。”

“就是海山站大十字路口左手边你看半山坡。”

“没有啊,我没看到。”

路辞旧扛着被褥碗筷兜,一手接电话。一二三四走在前头,小一拿面包饼干袋子,小二抱着个枕头(小二强烈要拿重的),洒洒端着牙杯,小四小手握着牙刷,都走的小心翼翼。

孩子乖,非要干活,不干活拿大眼睛可怜巴巴瞅你。

路辞旧的慈父心当然是满足孩子了。

他先看到十字路口背着水电包的男人。

“我看到你了。”

一见面打了招呼,路辞旧前头带路,说:“就在那儿。”

水电男人随着路辞旧指着的方向看过去,拨云见雾似得,“诶哟还真是,你说我刚怎么没看见,这么大的地方,真是奇怪了。”

“可能天热,晒得晕乎。”路辞旧嘴上不在意,目光若有所思盯着院子。

收容所破,也没锁子,路辞旧刚出去没锁门,不怕被偷,这会单手推开门,一股清凉的风吹过,热燥气都没了。

“老院子好凉快。”水电工寒暄了句就去抄水电表。

办完事,水电工出了收容所,还回头看门牌,心里嘀咕这么大的院子怎么刚就看不到呢,一路嘀嘀咕咕下去,到了十字路口,突然就停下了,记忆模糊山海收容所,也没什么好奇心。

王月娥是11路公交车售票员。11路是私人公司,中巴公交,跑的路线偏僻,都是山边的村镇,正好经过她村门口,每天上班方便。

小巴车晚上九点就收工。

这会最后一趟,外头黑漆漆的,车上一个人也没有,终点站就是海山站,过了桥再开十来分钟就是。

王月娥想起白天遇到的小年轻,闲聊说:“诶,老林,海山啥时候有个山海村啊?我在这儿干了三年,还第一次听说,那小伙子看着像读过书的人,怎么迷迷道道的?好好地小伙子脑子不好使,可惜了。”

“宁可信其有,这种事还是忌讳点。”

司机老林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男人,知道王月娥说的谁,没办法白天那小伙子给人印象太深了。他以前跑长途夜路,经过几次说不清鬼打墙的事,信这些,不过不信那个年轻小伙子,大晚上的也不愿和王月娥说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