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克定厥家(第2/3页)

“御马飞递的紧急文书,若非东宫储贰授意,谁又有这么大的胆子拦截?”

“姜中丞,你身为御史中丞在这大殿上污蔑当朝皇太子殿下...”

“御史中丞,”卫楷沉着脸转身,“边境防务是国家大事,你所言本宫?又或者是沈易安,本宫是储君,沈易安是殿前都指挥使,有什么理由拦截这百害而无一利之事?”

“就凭借楚王在庆州之战上殒命!”姜洛川站起,转身看着满朝文武,“列位臣工都忘了吗?本朝不只有一位皇子,楚王命丧疆场,自此再无人能撼动储君之位,这个理由还不够吗?”

“殿下怕坐不稳这东宫储贰之位,连手足都可以残害吗?臣请问陛下,楚王为国家亲王,殒命军中其遗体应由团头验尸,那么其结果呢?”

皇帝涨着脸不言语。

“没有也不要紧,臣这里还有一份楚王妃的陈情表,以及王爷入殓前医官的检测。”

内侍官便将姜洛川接连拿出卷起的纸张转呈。

“能破朱漆山文甲至五脏六腑具碎,除却殿前司御前禁军才有的金锤,还有何种兵器能做到?”

皇帝从台阶上走下,闭眼又睁眼,走至太子跟前将他颤抖的手拿起,紧接张将几分有些褶皱的纸重重拍在他的手掌上,“好好看看吧,朕的皇太子殿下。”

姜洛川一连串的陈词及证据震惊朝野,三衙殿前司私拦军报,亲王之死另有缘由,而这些竟都指向了当朝储君。

如今楚王已薨逝,官家只剩太子一个骨肉,祖宗之法与血脉相承,皇帝必然会选择后者吧,朝臣们敢怒不敢言,一个个都低拉着脑袋闷不做声。

陈煜朝身后鄙夷的看了一眼旋即手持笏板跨上前,“储贰乃国本,国本不固国祚便会坍塌,姜中丞所言有理有据,臣请陛下召三司会审,倘若证实储君如此行径,臣死谏,”陈煜将笏板别入腰间脱下直翅官帽跪下,“请陛下昭告天下废储。”

陈煜的话很快就遭到了众臣的抨击,“楚王已薨,陛下六子只剩殿下一人,废了储君当以何人为继?”

“诸位大臣皆知姜中丞承恩楚王,楚王不臣之心人尽皆知,如今楚王战死,姜中丞为楚王党,没了靠山自然害怕,为求自保竟连储君都敢诬陷,实在是罪大恶极。”几个翰林学士兼太子经筵讲官群起而攻之。

“证据确凿何来诬陷,身为国家的中流砥柱只会投机取巧不顾江山社稷之危,岂非人哉?”

“陈煜你....”

朝堂之上争执不休,一群自诩斯文的士大夫竟争相骂了起来。

“够了!”皇帝沉着脸呵斥道,旋即看向太子,“太子,你还有什么话要说?”

皇太子旋即擦了擦额头镇定下来,双膝跪地叩首道:“臣问心无愧,请陛下召三司会审,以证,臣的清白。”

——————————————

八月初,皇帝以前殿前都指挥使私截军报残害当朝亲王召三司会审,从内廷取环州守将手抄命六位翰林学士共同比对检测真伪,又命皇城司禁军先将罪人押至大理寺,围其府邸不允人进出。

从沈易安被革职以及听到内侍传的那番话开始,沈易安便知道会有今日的结果。

韩汜穿着文官公服却与宦官一同领皇城司禁军,“太子殿下让我带话给您,本是同根,奈何其中一支被虫子咬死,殿下不忍痛,但为了虫害不蔓延,您当自断才是,殿下会设法保住您的性命,殿下也不会舍弃自己的亲舅舅,但需要您忍耐,等这一朝过后便是您重生之时。”

沈易安低头冷笑,“这些罪,主犯也好从犯也罢,一旦招供还有活路么?”

韩汜合着红袖回道:“说句实话,很难,但您若供出太子,那才是真没有活路,因为能救您的只有天子与太子,您是太子的亲舅舅,太子身上也流着沈家的血呢,您是聪明人,应当知道权衡利弊。”

御史中丞其一的姜洛川因避嫌而退居堂侧陪审,皇帝这次没有亲临,而是在文德殿偏殿等候结果。

剥夺了官爵的沈易安只剩一个外戚国舅的身份,憔悴的被人带上公堂,三司法正襟危坐于明镜高悬的牌匾之下,两侧是陪审的高官,皇太子居其首端坐在太师椅上。

翰林学士依照笔迹对照,确定为环州守将的字迹,大理寺卿又传来楚王妃所请的团头及太常寺管丧事入殓的官员进入公堂对峙,证言,楚王遗体上确实有钝器之伤。

大理卿将御史中丞指控太子的话搬出,“是谁给你这般大的胆子谋害国家亲王,私自拦截军报置国家陷于危难,你可知这是抄家灭族的大罪。”

沈易安看着坐立不安的皇太子,看着他眼里可怜的哀求,旋即颤抖着身躯低下头,抬手重重磕下放声大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