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8章 番外:皇后轮流做1(第2/3页)



至少能对太后倾诉。

至少——可以见到叶伽一面。

再见一面啊。

一定要再见一面。

就这么一点奢求了,难道也不行么?

她走出去,但是还在御花园的边上就停下来了。

熙来攘往的宫女端着素宴,其中为首的便是皇后宫里的心腹宫女,正在趾高气扬地指使众人。

“快点,不要拖拖拉拉的……”

“皇后娘娘说了,一点都不能出差错……”

“大家尽心尽力,皇后娘娘会重赏……”

……

冯妙莲停下脚步。

罢了罢了。

这无非是冯皇后最最风光的一天罢了——这一天,足够她在自己面前笑傲许多年。

地位,名誉,实权——都在自己之上了。

还能如何与之抗衡?

再去岂不是自取其辱。

冯太后的画像挂在庄严肃穆的祭坛之上。

她“逝世”于盛年,所以音容笑貌都还保持着年轻时的风韵,端庄,优雅,脸上有一股一般女人所没有的硬朗的神色。

她死后,拓跋宏本是要坚持让她入“宗庙”——但鲜卑贵族们大力反对,因为宗庙只能是皇帝才有资格——也就是说,只有男人才有资格进入。

冯太后没有皇帝之名,但有二十年皇帝之实,为了北国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功勋远远超越任何北国历史上的列祖列宗。

她不入宗庙,谁人配入宗庙?

拓跋宏本要据理力争,但因为太后自己留有遗命,别说进入宗庙了,她连进入拓跋家族列祖列宗的皇家陵墓群都不愿意。

她独居一隅,既不和丈夫合葬,也不和拓跋弘毗邻。

此后,皇宫秘闻,鲜卑遗老遗少们都暗暗传说,冯太后早年心狠手辣毒死了先帝拓跋弘,死后怕拓跋弘索命,是以不敢入葬皇家陵墓群。

拓跋宏可以说是天下唯一的知情人了,但是,他无法以自己掌握的**来和群臣争辩。

于是,只能折中。

洛阳有盛大的冯太后庙飨。

女眷们跪成一排。

冯皇后前所未有的趾高气昂——一种符合她身份的恰到好处的嚣张——真真是母仪天下的范儿。

她也的确下了功夫,邀请了许多礼仪大臣,把一切细节都做足了,无可挑剔。

一些墙头草们早前曾去巴结冯昭仪,现在一看苗头不对,立即转向了——还是皇后是王道啊。

小妾毕竟是小妾。

古中国的法律,对于正妻的保护要多得多。

小妾无与争锋。

冯皇后显得特别夺目。

拓跋宏也跪下去,敬礼上香。

追忆太后生前事宜,但觉锥心一般的伤感。那时,自己才多大呀?五岁?六岁?太后和父皇闹了矛盾,几乎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很长时间,他们都不见面。

而自己,因为妒忌睿亲王受到父皇的宠爱,因为怕失去父爱,所以太后蹲下身子背自己——让自己骑马马!

那是他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纵然小时候的许多故事,许多细节都随着时光的流逝烟消云散了,但是这一幕,他想,直到自己死也不会忘记——

就如他当年的疑惑:明明是父皇、母后,为何他们许久许久都不和好都不讲话呢?

为何父皇明明就那么渴望和太后和好,可他为何总是躲藏在玄武宫,宁愿和米贵妃等人亲近,也不和太后往来?

这是为什么?

相爱的人之间,为何总要互相折磨?

就如太后为自己选定的那个女人——妙莲!

也许,太后会奇怪吧,为何妙莲主持祭祀了那么多年,现在却不露面了?

是她自己不来?

还是别人不让她来?

他行礼的时候跪了许久许久,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礼毕,冯皇后来到他身边温存地安慰他:“陛下,请起吧,您的孝心足以感天动地……”

“你们走吧,朕想一个人静一静。”

他和颜悦色,还是跪着,只让她们先走,自己还想呆一会儿。

陛下仁孝,天下皆知。

冯皇后不敢再劝,欣然离去。

这一次,她大出风头,情知上一次被小太子扣掉的印象分又回来了。

一路上都有点飘飘然的。

所有人都被遣走了,甚至包括叶伽。诺大的祭坛显得空空荡荡,异常的冷清。一阵风来,画像上的女人微笑着的眼睛仿佛在看着他,充满了温存和怜悯,就如她会发出声一般:“宏儿……宏儿……”

在他六岁之前,享受了她全部的宠爱,甚至是娇纵,那时,她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母亲。直到六岁之后,他登上了皇位。从此,她就不再是母亲了——她是天下闻名的冯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