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在美食文里神转折。(第2/3页)

细看他们的动作就能叫人体会到何为整齐划一的美。而且人最怕对比。在众多脖子短、肚子大的厨师里头,忽然出现了这么一帮挺拔健美的男性,实在太犯规了。

比完基本功后还剩下三百人,接着就要比上灶的能力了。这三百人做出来的食物,在专业评委尝过后,都会分给围观的群众吃。一直比到只剩下二十人,预选才算结束。然后这二十人和之前免试的十二人,一共三十二人将会开始真正的厨师大会。

来自恩膳府的四十人全都止步百强。专业评委点评说:“你们做的食物,匠气太重了。四十个人做出来的菜,在我尝来竟然是差不多的,这其实是一种悲哀。”明明之前考基本功时,他们四十人全都优秀过关,一到真正上灶却显出他们没有灵气了。

这四十人里有个领头的,冲着评委鞠了躬,语气恭敬地说:“您说得很有道理。这确实是我们的缺陷。但我们原本没有任何学厨的天赋,我们的味觉不比一般人更敏锐,我们的感悟能力也不比一般人更优秀,我们就是最最普通最最平庸的那种人,只凭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练习,终于有了现在的成绩,我们自己已经非常满足了。”

这话一出,满座哗然。

真正的厨师大会还没有开始,颜晋耘便又在京城中掀起了腥风血雨。因为那四十人都算是他的徒孙,所以厨师世家直接点名道姓地抨击他,认为他毫无厨师之心。

“他坏了行业内的规矩!他毁了厨师的名声!”厨师世家是真的厌恶颜晋耘。

这倒也不全是因为世家的利益被触犯了,有些名厨心里只有厨艺,根本不屑去争名夺利,但是他们同样对颜晋耘充满了不满。因为,他们都把厨艺看得非常神圣。

也有人是支持颜晋耘的。他们说:“恩膳府的食物太过匠气?说真的,比赛时我就站在前排,有幸尝到了几口。我觉得很好吃啊,吃完心里也有开心的感觉啊。我不知道名厨们的评判标准是怎样的。但如果我能做出这样的食物来,我该高兴疯了!”

所有人都已经默认了学厨的门槛是很高的,到了颜晋耘这里,他却忽然告诉世人,学厨是没有门槛的。只要你好好学、认真学、勤奋学,那么你肯定能学出成绩。

一时间,全京城的人都好像陷进了这一场辩论之中。

读书人在酒楼里大谈特谈,有些人支持颜晋耘,有些人反对他。起先还是反对的人占了多数,直到有一位路过歇脚的挑夫摇着头说了句话:“天赋不够的就不能学厨?那照你们这样说,写诗做赋都没有薛大家那样的天赋,是不是就不能写诗了?”

挑夫大笑而去。他这话却如一滴水滚入了沸腾的油锅里。

是啊,要是一切都用天赋来说的话,那些不如薛兴昌有文采的人是不是就不该学作诗?他们写出来的诗是不是就在毁掉读书人的规矩,坏了读书人的名声,还叫诗歌失去了神圣性?可事实上,哪个读书人没有学过作诗呢,他们谁没作过几首诗呢?

“学厨和作诗是两码事吧?”有人不死心地说。

却有那种脑子灵活的已经联想到科举制和推举制两种制度了。科举制并未成为主流时,官场是世家的官场,寒门子弟很难出头。科举制的推行也曾遭到了世家的反对。他们认为寒门难出贵子。可事实上呢?哪怕有些寒门子确实平庸,但成千上万的寒门子弟里总能冒出那么一两个极其优秀的人物,比世家子更加优秀!翻看史书,有多少曾被世家看不起寒门子凭着他们的才华和能力在历史上写下了波澜壮阔的一页!

如今,他们读书人凑在一起反对颜晋耘,岂不是在反对相对公平的科举制度?这么一顶大帽子扣下来,只说读书人吧,他们还有谁敢在公开场合说颜晋耘做错了!

而读书人是此时最大的水军力量。

在这件事里被人拿出来举例的薛兴昌是个极其浪漫的人,这样的人往往有着侠义心肠。他兴匆匆地拿着自己准备好的礼物,跑去找鱼渊:“我真想立刻见公良先生一面,他定然是个很有意思的人,我想与他促膝长谈。”别看他早早和颜晋耘有了交情,颜晋耘经常送他一些食物,他也经常在诗文中夸赞颜晋耘做的食物。但颜晋耘这些年总窝在皇庄里锤炼厨艺,偶尔出行了还有公主的车架,他们竟始终没有见过面。

鱼渊掐指一算,他都好些日子没有去颜晋耘那里蹭吃蹭喝了,便立刻给颜晋耘去了信。得了回信后,鱼渊带着薛兴昌高高兴兴地坐上了马车。两个人充满了期待。

薛兴昌准备的礼物是他这些日子精心做出来的美人赋。

————————

“你不是还准备了礼物吗?快拿出来!”鱼渊用手肘捅了捅薛兴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