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看法(第2/3页)

她只觉脑中纷乱没个头绪,好似自己忽略了什么,茫然问道:“陛下此刻想必忙于政事?”

魏安悄悄投来同情的一瞥,继而朝她鞠躬作揖,满面堆笑道:“美人您先回去吧,陛下此刻是没工夫见人的,您别在这大毒日头底下站着,小的们见了都心疼。”

林若秋从他含蓄的眼色中领会到另一层含义:皇帝并不忙,他只是不愿见她。

为什么呢?

林若秋思来想去,也想不出所以然,唯一的可能便只有昨晚那件事——她以为进展得很好,但其实对楚镇来说很不好,迫于男人的自尊心,他强支着没有表现出异状,但也正因如此,他也无法坦然的面对林若秋了。

毕竟林若秋见识过他最窘迫的一面,那是旁人都无从知晓的。

林若秋只觉心下若有所失。

回去之后,她便叫来红柳细细查究,“陛下早晨出门的时候,你见他模样如何?”

“挺好的呀,美人为何如此发问?”红柳奇道,“对了,美人怎回得这般早?”

敢情她也以为皇帝会留人小聚。

“有外臣在,我怎好进去打扰,就先回了。”林若秋摆摆手,打发她退下,心里不由感到深深疲倦。

她果然还是不太懂男人。

算了,大约她和楚镇都需要时间冷静一下,这段时间少见面也好。林若秋始终将这位皇帝陛下当成大孩子看待,他看似无坚不摧,内心其实相当敏感多思。现下看来,皇帝的心志或许比她想象中要更脆弱一些,不过话说回来,换了任何一个男人,这种事都很难坦然面对。

林若秋很快就撒手不管了,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倘若说之前楚镇的娇宠令她产生了高人一等的错觉,那么现下她也该认清自己:她不过是这宫中再寻常不过的一位嫔妃,和其他人并无太大差别。

所以她只需要无声无息将自己融入周遭这个小集体即可,日子还是得照常度过的。

然而很快林若秋就觉出不对来,先是御膳房送来的冰由三分减成两分,渐渐地,连瓜果菜蔬都少起来,送来的也多瞅着不甚新鲜,像是放了好几天的。

红柳恨恨的向林若秋道:“尚宫局那群东西当真仗势欺人,眼瞅着皇帝往咱们这儿来得少了,就敢克扣美人您的份例,回头奴婢定得向魏公公好生告上一状,看他们还敢不敢嚣张!”

多亏她一席话,林若秋才恍然惊觉,原来她已经“失宠”了,掰着指头算一算,皇帝已有七八天都没往琼华殿来。林若秋原本没当回事,她心知肚明,自己所得的宠爱就如海市蜃楼一般,不认真侍寝算什么受宠?

可惜外人管不到他们床上,在尚宫局看来,皇帝往哪个嫔妃宫里去得多,自然就说明那位宠爱深厚。如今林若秋面圣日希,尚宫局便顺理成章认为她已被皇帝厌弃——这原也是合乎逻辑的。

林若秋不由暗暗恼火,她并不在乎楚镇往她房里少来还是常来,不过,要是皇帝的态度竟影响到她的饮食起居,那她就不能不放在心上了。

之前林若秋从没想过争宠,始终是一副随波逐流的被动架势,现在她却觉得自己非争不可了: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似她这样毫无理想、满脑子只有吃喝玩乐的人,为了改善生活水准,可不只剩下争宠这条路了?

而要完成这一点,她必须先见到皇帝。

但,该以何种途径制造偶遇呢?她不能冒险到御花园去,那儿眼线太多,容易逮不着狐狸惹一身骚;除此之外,皇帝每逢旬日定会到长乐宫中请安,但林若秋明知魏太后不喜自己,自然不敢去犯她老人家的忌讳。

思来想去,林若秋还是只剩下先前那条路子。她决定再送一回甜汤,这回楚镇若不见她,她便要在太和殿外站成一具石像。

联想到午后火辣辣的太阳光,林若秋到底有些心虚,想了想,还是让红柳捎上顶兜帽,否则晒成了黑黢黢的咸鱼干,皇帝怕更不愿见她了。

然而令她意想不到的是,先前在椒房殿中与她针锋相对的钱婕妤竟也跟了来,她手中也提了个朱漆食盒。

钱婕妤瞧见她,得意洋洋的走上近前,“妹妹也来为陛下送膳?咱俩可真是想到一处去了。”

说着便将手中的食盒盖打开,原来是翡翠菜心、椒盐枸杞、珍珠八宝鸡,还有一道响油鳝丝,真可谓荤素得宜。

林若秋心道她也不怕把皇帝给撑死,且里头好几样都是巩固肾气的,确定不是有心安排吗?

不过对皇帝而言,看了这几样菜色怕是得大怒——这等于向和尚卖梳子嘛。

林若秋因好心提醒她,“天气炎热,陛下恐怕食不得大油大荤之物,姐姐不如换些清淡的来。”

钱婕妤脸上仍是那副自鸣得意的神气,半点也不睬她,反而冷笑道:“妹妹怕我占尽风光就直说,何必使这些歪门邪道,白白失了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