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谢师宴与新问题(第2/3页)

尤其江浔跟老师还不同,老师是在教学上有经验,江浔则是在竞赛高考都有经验。

这回江浔是拿出写高考作文的心情准备的演讲稿,希望能对学弟学妹们有所帮助。因为班级太多,干脆就在学校礼堂做了一场演讲。

这次江浔的演讲技能大有长进,不过,班主任和数学老师还是把江浔叫到各自班里跟大家细致说了说考试如何放平心态,如何准备高三冲刺。其实这些话题都是老生常谈,不过是因为话从江浔嘴里说出来,大家就觉着格外可信,听的也带劲。

一班是理科班,除了六位主科老师,还请了管教学的副校长与教导主任。一桌十个座位,江浔与李清晨就被班主任叫着在老师这席坐了。老师们都在难得的假期中,尤其班主任,这次学校前三名,一班占了两位,尤其江浔是省状元,江浔的前第二名同桌清晨姐也是省前十,市榜眼,听说班主任得了奖金已经可以在市里再付个首付了。除此之外,听说新学期就要升年级主任,仕途上进了半步。

大家很轻松的聊天,连两位校长都不同学校的严肃,展露幽默有趣的一面,说些在学校时的趣事。

不过,江浔总觉着老师们不是很放得开,心想,不知谁请的副校长。校长职司比老师高两级不止,有领导在,老师们怎么吃的自在。

班长副班长一起代表同学们过来老师这桌敬酒,班长托着酒杯,“都是老师们教导,我们才能考到心仪学校,我们俩代表大家伙敬老师们一杯,谢谢老师们三年栽培。”

老师们都站起来,副校长代表老师们说,“咱们今年都考得很好,你们没白学,我们老师也没白教,以后就祝大家鹏程万里、前程似锦!”

大家一起干一杯。

江浔的感觉是真的不一样了,他生命中最简单最纯粹的学习生涯结束了。

敬完酒,班长副班长就去找同学们说话去了。

副校长乐呵呵地同班主任道,“你们班班长不错,这孩子机伶活络,以后前程差不了。报的什么大学?”

班主任惋惜的说,“就是可惜高考发挥的不算好,这孩子平时成绩不错,一考试就失手,报的是A市工业大学。”

“要说考试,我教这么多届学生,江浔最稳。原本我想他有竞赛加分,省状元必然十拿九稳,没想到裸分也是省第一。”数学老师笑,“平时省联考,江浔基本能保持前三,第一的时候不是很多,要紧时候比谁都稳得住。”

在这一点上,老师们都得服气。尤其语文老师。因为对于学生,理科拿满分要比文科容易,江浔却是语文都能考到145的牛人,他的高考语文分数也是高中三年考的最好的一次。

老师们对学霸都更为偏爱,班主任更是对江浔感情深厚,如同老母亲般对江浔殷殷叮咛,“到大学就不一样了,学生会什么的能参加就参加,对以后找工作有好处。”

江浔看老师似是担心他不合群,虽然他并不完全认同班主任老师的话,还是乖乖点头,“老师放心,我记住了。”

副校长早就认识江浔,毕竟江浔连续两年给学校带来IMO金牌,高三时江浔是没兴趣再参加IMO,如果他要参加,学校也会全力支持。副校长仍然不大理解,问江浔,“怎么就选了历史,我们都以为你得读理工科?”

“高二去A大的数学冬令营,在A大图书馆借了本两宋考证史,那本书很有意思,干脆就到历史学院听了几节历史课,一下子就被迷住了,就选的历史。”

副校长听的直笑,“数院的冬令营可是得不偿失。”

“没关系呀,我对数学也不讨厌,数院的好几位老师都认识,到时一样可以去听课。其实我感兴趣的学科很多,志愿只能选一样,就选最喜欢的了。”

这话听来,天真又狂妄。

但如果是江浔说,又有种理所当然在里头。就像江浔拿到IMO金牌没有与任何一所一流大学签录取协议一样,他转头就摘取了省高考理科状元的王冠。

副校长的神色有些不可捉摸的不一样了,大家好像此时才从历史这个冷僻专业中清醒过来,江浔可不是普通学霸,这位是超一流学霸。到江浔这种程度,所有人都得承认他是真的在智商方面受到上苍偏爱的。

江浔虽选了个冷专业,谁知道人家在大学如何发展?

人生道路是很难预测的,尤其是江浔这样的人。江浔一向活络,他参加冬令营、训练营都是学校给他出的费用,等他拿到奖,学校还要发奖金给他。江浔讲价的本事比他升学的本事可是只高不低,班主任校长都深有体会。

饭桌上更加热闹起来。

江浔行情止跌反弹,一路看涨。

江浔原以为自己是个佛系宅,村里人对他读历史的事也多有惋惜,他一直不大在意。突然间,他发现他不喜欢受到怠慢,尤其是在老师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