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酸成醋缸(第2/4页)

好在……陈覆想,现在他已经把英少三的宣传安排上了。

不用感谢他,这是他应该做的。

陈覆撑着下巴,微微一笑。

他买的这些营销,都被认为是苗阳官方买的。

更多粉丝顺理成章地认为,看来是苗阳觉得跨年夜那十秒钟的风头过了,所以迫不及待地开始投入大笔的营销资金了。

在陈覆看来,这里面说不定也真的有苗阳投入的一部分营销。

对于粉丝们来说,这个时候英少三的营销,也算是一件好事。

因为英少三的官组里已经有不少粉丝发帖抱怨,说自己追了个综艺,就已经快变成打投工具人了。

每天睁开眼睛就是摸手机去投票,投完一个账号再换一个账号,然后紧张地关注数据,然后去群里汇报自己的打投结果,然后去关注一下集资链接的情况,顺便投一点钱……

据说最强的那位粉丝,有一天切了一千多个不同的账号进行投票……

虽然很强,但是也很累。

所以,在粉丝们看来,苗阳开始营销了,那正好,一定能有更多的新粉丝加入进来,扩大粉丝的规模,也缓解一下她们的压力。

然而营销带来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微博控评又要开始了。

本来微博上没什么英少三的营销,那粉丝们也就管管自家的超话、广场、词条什么的,现在营销号一跟上,好嘛,网宣组又开始拉人控评、点赞、占领前排、举报不好的言论等等等。

有一个粉丝忙得喘不过来气,在微博上看到《打工人座谈》的宣传,怒上心头:“我他妈是粉丝?我他妈就是个打工人吧!”

陈覆看着不免一笑,突然觉得这个节目的名字还挺应景。

不得不说,这个时候的《打工人座谈》,营销也挺多的。微博上不是英少三,就是打工人,相映成趣。

营销是花钱买热度的事情,而恰巧,这两方都不差钱。

本来这两个综艺的受众是不太一样的,但可惜有陈覆在,这张惹祸的脸,就引来了一些年轻粉丝的关注,于是,在某个角度上说,这就成了竞品项目。

毕竟,英少三的粉丝可能会去分心关注打工人,而英少三需要的恰恰就是粉丝完全的专注。

硬要说的话,陈覆其实也就去那么一期,听上去还不是特别严重;但是对于英少三的粉丝来说,这一期节目所占据的时间,就可能造成排名的巨大变化。

一些选手的大粉,已经开始严厉地要求粉丝们不要分心,不要关注“其他综艺的嘉宾”。

稍微分下心,那可就会影响自己爱豆的票数啊!

可是对于一些粉丝来说,本来英少三就已经花了自己的很多精力了,压根就不像是一个轻松愉快的综艺节目;而现在,自己想要去看看别的综艺放松一下,还会被骂?

靠,你是我妈啊你就管我!

这其中可能还掺和着一些水军作乱的成分,但是不管怎么说,粉丝与粉丝、综艺与综艺的对立,已经逐渐形成了。

傅明礼选择让《打工人座谈》在这个时间上线宣传,就是瞄准了英少三去的。

英少三严厉苛刻的打投模式,从一开始就想着将粉丝和观众捆绑在自己的节目上,从头到尾得持续小半年的时间。

而如此长时间的鏖战,粉丝必定是会疲惫的。

这个时候,一个氛围更加轻松愉快、同样是大制作,还关注打工人这样亲切话题的综艺节目,对于那些疲惫不堪的粉丝来说,就如同是一股清流,瞬间就吸引了她们的目光。

的确是分心了,就如同那些大粉担忧的那样。

哪怕没有陈覆的容貌加持,也会分心。

于是,《打工人座谈》官方微博开通三天之后,粉丝数量就已经破了百万。

几条宣传微博下面,还有一些非常眼熟的账号出现……可不就是英少三选手粉丝们用来控评的那些账号嘛!

这可就滑稽了。

明明不是同类型的节目,就连画风都截然不同,但是偏偏,就隐隐对抗了起来。

甚至于,有一些粉丝已经开始吵架了。

英少三的粉丝指责打工人蹭热度,捆绑炒作,营销的话术中还隐隐贬低英少三的打投抢钱模式,可不就是鲜明的踩一捧一吗?营销狗就不要装白莲花了好吗?大家彼此彼此。

而打工人的粉丝就指责英少三无理取闹,明明不是同类型的综艺,只不过是刚好时间凑到了一起,结果打工人就被当成了假想敌?这群粉丝怕不是又把粉圈那一套搬来了吧?

陈覆兴致勃勃地围观着,找回了去年看天偶那时候的乐趣。

更加好笑的是有一些粉丝还是两面人。

比如现在英少三排名第一的祝钟深,他就有个富婆大粉,也关注了打工人的官微。

然后网友们就发现,这个粉丝前一秒站在英少三的角度痛骂打工人蹭热度,下一秒在陈覆的单人宣传微博下留言“舔舔哥哥的漂亮脸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