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伐檀(1)(第4/4页)

最后,桑弘羊还询问陈嫣关于航海这一块接下来的具体安排。

现在初级目标,打通南越已经完成了,下一步就是‘天竺’…从技术储备上来看,这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海路没有探索清楚,不敢随便乱走。

陈嫣也不犹豫,立刻开始第二期计划书。按照这个计划,首先要做的就是造船厂多个船坞开工,开始下饺子了!

既然到南越的航线已经打通,那么自家船队规模再大也消化的下了!这个时候要做就做大,组成那种二十条船一支的船队,一批批地往返于整条航线。南越、闽越,包括扬州、徐州、扬州,北上辽地、朝鲜都是海贸辐射范围!

这样做的好处很明显,经济效益还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加快了造船厂造新式船的积累。此前也为海商造新式船,然而此时海商规模不大,就算全部的海商都到辽东造船厂造船,也就是那么大的订单量而已。

造船厂赚了钱,也提高了技术水平,说不定第二代海船就能提前出世了!到时候第二代海船出世也不用担心第一代海船淘汰。毕竟从齐地到南越之地还是够用的——实在不行,还能低价卖给其他的海商。

海船可是很贵的,不是所有人都有陈嫣的资本可以玩儿这样的大规模造船,往往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陈嫣换装下来的好船对他们是典型的物美价廉,谁又会拒绝呢?

造船厂下饺子、组船队还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海路探索的队伍再次出发了!

他们用的船还是实验阶段的船,这种船理论上是比第一代船要厉害的多的,唯一的问题大概就是‘贵’,不适合大规模使用——这没什么可惊讶的,华夏历史上有过太多神奇的作品了,实际上,只要不计工本,单单做出一个‘孤品’,而不是大规模使用,很多东西都难不倒古人。

这样的船别说航行到天竺了,理论上就这么航行到阿拉伯海都没有问题!好望角的风暴也可以挑战一下…虽说估计是要玩儿完的,但十艘船总有一艘能活下来。历史上很多早期各方面准备不成熟的航海,就是这么硬趟过来的,牺牲很大。陈嫣只是不愿意这种牺牲,所以才会一步步慢慢来。

当然了,这也是因为她早就知道航路是存在的,而且自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可别小看这一点点心态的不同,就这么不同足够决定很多事了!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上岸,甚至能不能上岸的人,与一切了然于胸的人是不一样的。

别人只能去赌!陈嫣则不同,她当然可以如此有条不紊。

这支探索海路的队伍肩负的任务是探明南越到天竺这一块的海路,一旦完成,先不去畅想罗马了!光是天竺的好东西就足够陈嫣消化一阵了…天竺那块儿地产丰富,好东西可不少…其中最为吸引陈嫣的应该是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