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采薇(4)(第2/4页)

越来越靠近横门的时候,就越来越能够感受到那种热闹,城里面的人声城墙可关不住!而城墙之外呢,排着队进城的个人、商队、大户人家的马车…有的是人交谈,更不会冷清了。

横门进去就是东西市,所以行商们进出长安常走的都是这座城门,这样方便。当初陈嫣和裴英是扮作了做生意的商贾,自然而然地就走了横门。

看到陈嫣一行车队过来,城门附近长长队伍最后面的人先让开了位置。渐渐的,前面的人也看到了这车队,也跟着让开了。

这也是这个时代的‘规矩’吧,地位低的人给地位高的人让位置属于正常,这是大家都认可的规则,没有人觉得这是仗势欺人。

而陈嫣的车队一出现,这些人看规模就知道不是普通人!如果不是因为没有诸侯王等级的仪仗,恐怕就要被人认为是哪路诸侯王来长安朝觐了!

“这又是哪一路的人物?”

“不知呐…看样子有些脸生…”

“看仪仗,一般人不能用,近诸侯王,却又不是…是公主么?”到底是长安城外、天子脚下,往来的人都是有些见识的。

其实大汉礼节一直承秦制,而秦制呢,也只有一个大概框架,其他很多细节方面都不完善。所以不会有封建社会中后期那种无论什么,都能说出一个一二三的繁琐礼仪。类似这种仪仗,天子、诸侯王等等,对应肯定有自己的规矩的。

但对于一些特例人物,或者界于模糊等级的,始终有些不清不楚的意思。

比如,此时就有规定,公主待遇一如诸侯,同样有封地,有自己开府的权利,有长史这样的官员,仪仗理论上也同。但落实到实际中,却又是另一回事了,即使是刘嫖这样的大长公主,还有平阳长公主,也没有真的用过诸侯王的仪仗。

她们大概就是在诸侯王的仪仗上减掉一些,然后还在一些项目上做了修改。

其他公主不如两人,自然是按照各自的具体情况再降等…所谓具体情况,就是权势。

陈嫣的封号是翁主,但是她和一抓一大把的刘氏翁主不同,当年养在天子膝下,又是大长公主的女儿。刘启在世时曾经为她下过诏书,准她用公主仪仗,一切同平阳等公主。特别提到了平阳,因为当时王娡已经是皇后了,所以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平阳就是未来的长公主了。这样说,等于是直接给了陈嫣公主中最高的待遇。

陈嫣自己是不在意这种事的,如果不是出远门,随随便便出门就要带这么多人,她还觉得麻烦呢!事实上也是如此,无论是陈嫣还是其他公主,除了少数正式的出行,大多数都不会带上全副仪仗。

当然,这也不是说这封充满刘启爱护之心的诏书就一点儿用都没有了…事实上,在正式场合用这个效果极好!这可以不断提醒那些姓刘的公主、翁主,即使孝景皇帝不在了,她们想要踩下陈嫣也是白想!

虽然有‘人走茶凉’的说法,但这话其实也不绝对。如果真的是这样,也不会有‘墨守陈规’这样的话出现了!那些抱着‘祖宗之法不可变’想法出现的人,纵使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才做出这样一副殉道者的模样,也从侧面说明了,人们并不能随随便便推翻前人。

孝景皇帝没了,大家不用在意他了,这种事私底下可以想想,但却是是万万不可表现在其他人面前的!不然这种事真是可大可小…考虑到当今天子是孝景皇帝的亲儿子,又是孝景皇帝一手扶持上位的,就算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孝顺’,当今天子都会把这样不敬先帝的家伙彻底整死。

所以,连带着的,曾经被先帝特别宠爱的‘不夜翁主’也不同了。背后说说她的坏话可以(当然有很多人说陈嫣的坏话,她是圈子里的红人,能够引领整个社会的潮流没错,但人红是非多!因为各种各样原因讨厌她的人可多了…有的人就是看不惯她太风光而已),但是当面表现出对她的不尊重?呵呵。

怎么,先帝如此爱重的不夜翁主,原本不是毕恭毕敬的么?如今先帝还未走多久,就换了一副嘴脸…你们这些人眼里还有没有君父?

简直不当人子!

呐,差不多就是这样。

有一段时间陈嫣还觉得这挺有意思的,很多人其实讨厌她讨厌的要死,但是当着她的面一点儿都不能表现出来——我就喜欢你这副内心妈卖批,表面却只能笑嘻嘻的样子!

陈嫣承认,自己有的时候也挺坏的。

而这些,似乎都是很久很久以前发生在长安的事情了,久远到被埋藏了很多年,随着越来越接近长安,才被陈嫣不经意间想起来。

城门口纷纷让位置的情况引起了守城军士的注意,因为仪仗确实非同一般,就连城门司马都骑马过来询问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