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第2/4页)

冷阳不以为然:“加了醋也很好吃啊,不信你来尝尝。”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道菜传承数百年,已形成独特的制作流程,违反流程菜品就会失真。洪爽依照这一理念学习厨艺,坚信加醋会破坏菜的真味,想当面教训他画蛇添足。

气呼呼来到天台,冷阳正端着两只小碗站在铁丝网的破洞旁,连声招呼她过去。

“你快尝尝,真的很好吃啊。”

洪爽接过筷子,先夹了一坨东坡肉,目测质感还不错,放入口中,肥肉滑而不腻,瘦肉酥烂浓香,适当的咸度烘托出肉的鲜味、糖的甘润,恰似一捧含苞待放的鲜花,最先绽放的竟是一股醇厚的酸甜,霎时将舌头染得姹紫嫣红,滋味惊心动魄,妙不可言。

“怎么样,还不错吧?”

面对冷阳毫不谦虚的表功,她不想让他嘚瑟,却也不能违心批评,犹豫片刻如实点评:“我还没吃过加醋的东坡肉,味道是很惊艳,算是一种创新吧。”

冷阳嫌她吝于褒奖,自卖自夸道:“我看人介绍中餐,说中国的饮食文化和传统思想一样,兼收并蓄,博采众家之长。思想会随着时代进步,烹饪手法也在与时俱进。厨师应该对味道保持好奇心,多做尝试翻新花样。喜欢传统菜式的人很多,但并不代表食客不能接受新口味,有创新才有突破嘛。”

这些话颇具启发性,洪爽相信三人行必有我师,对有用意见虚心采纳,一朵心花开在了脸上。

“你说得很有道理啊,做菜是不能墨守成规,好菜的标准就是好吃。下次我们可以试试用做东坡肉的制法来做无锡酱排骨,或者用粤菜和川菜的酱料搭配做挂炉烤鸭和铁板牛肉。”

冷阳比她会交际,立马奉承:“到底是爽姐,这么快就能举一反三,看来以后一定得请你当顾问才行。”

他让她再试试狮子头,洪爽正吃着,曾淑琴来到天台,见状紧张地赶过来。

“二妹,你在吃什么?”

她死死盯着冷阳手里的菜碗,戒备和鉴定的意图都超出正常范畴。

洪爽刚和她交过心,仍被她的表现逗笑,轻松说明:“刚才在167家做了东坡肉和狮子头,现在才煮好,他拿过来让我尝尝。味道挺不错,你也吃一块啊。”

曾淑琴缩头避开她夹来的肉块:“我胆固醇高,晚上不能吃这些。”

看她反转筷头塞进自己嘴里,又一阵心悸,生怕菜里有名堂,眼珠转向身后的青年,感觉正被恶狼窥视,背上寒气森森。

他究竟是不是冷忆梅的儿子?不如趁现在试探一下。

主意既定,吩咐洪爽:“二妹,你老爸上火了,你趁药店没关门,去买点半枝莲、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回来,我煮水给他喝。”

她支走女儿,向冷阳寒暄:“167,你最近还在做市场调查吗?打算什么时候开店啊?”

冷阳说:“我想开家传统风味又有特色的粤菜馆,还在了解本地人的口味。”

曾淑琴陪他聊了些开餐馆的见闻,见机错题道:“榕州人很好相处,也不排外,不像你们上海人动不动歧视外地人。”

冷阳笑道:“也不能一概而论吧,我家以前也算外地人,在上海住了二十多年,几乎没遇到过这种现象。”

“你老家是哪儿的?”

“妈妈以前是榕州人。”

曾淑琴心里又灭了一盏平安灯,忙理了理鬓发安定情绪,努力假笑:“刚才听二妹说,你也是单亲家庭,还没出生父母就离婚了。”

“她嘴真快啊。”

冷阳以为大嘴巴是洪家的传统,嘻嘻笑讽。

曾淑琴不知这是他的习惯,只当是心照不宣的暗示,强忍惶悚打探:“那你是跟你妈妈姓?”

等他点头,又问是否有亲戚在榕州。

至此冷阳察觉她动机不纯,直截了当挑明:“琴姐,你在调查我?”

他的神情好似清风明月,在曾淑琴看来却暗含刀光剑影,急忙摇头否认。

冷阳言笑晏晏:“是也没关系,女儿多的人家戒心都重,我一个外地租客常和洪爽打交道,你难免会不放心。”

曾淑琴小心翼翼踩上他给的台阶,笑着婉转求饶:“你理解就好,我们二妹很善良,从没干过一件坏事,亲戚朋友都夸她是好孩子。”

“是吗?我倒觉得她很适合干坏事。”

冷阳随口一嘀咕,惹得她惊叫失色:“你说什么?”

他忙辩解:“我是说她聪明伶俐,口才好,拳脚更利索,如果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走上邪路后果比一般人更严重,能像现在这样人见人爱,全靠你和好叔教导有方。”

唇舌一翻,歹话变恭维,却仍被曾淑琴心里那只鬼扭曲成威胁,确定他的来历,接下来就该惶惶不可终日了。

洪爽惦记大姐,接连数日不间断电话问候。洪悦称自己生活太平,叫她不必过分挂念,但不排斥在空闲时聊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