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第2/4页)

月儿见时机成熟,赶忙做起了和事佬:“母亲,二娘,快别吵了。都怪月儿不好,平白惹各位长辈生气了。这样吧,左右父亲的生辰还有小半个月的观景,大嫂若是不忙,我想邀请大嫂从松北省过来,小住一阵子。我也好向大嫂讨教一番。”

二姨太觉得这是个好主意,既不伤和气,又不让自己的儿子儿媳落了后,于是赶忙点头道:“这是个好主意。你大嫂啊,最是厉害的,持家管事有一套,你正好和她学一学。”

韩靖渠在一旁一言未发,从头至尾看着两辈人为了他一人而争得面红耳赤,男人私心里的那点虚荣感得到了充分的满足。

他刀尖上舔血一辈子,征服了东北的万万人,但那种成就感都不及眼前的女人们为得他欢心的争斗来得直接痛快。

有时候,男人的虚荣感就是这般幼稚且毫无道理的。

他吃罢早餐,决定道:“那就让老大媳妇和老三媳妇一起办吧。记着,不必太铺张浪费,艰难时刻,要懂得打江山的不易。”

月儿笑着起身应和着,她的第一步,就这般达成了。

转身,看向韩江海:“大哥,还劳烦您给松北那面打个电话,看看大嫂什么时候能到锦东城,我好派车去接。”

韩江海对于这个弟媳多少是有点惧怕的,毕竟一个女人人生第一次开枪,面不改色心不跳,实属难得。上一次他见到这般烈性的女人……还是他自己一直不太待见的那位媳妇。

韩江海的夫人,是松北地区有名的小军阀楚顺江的女儿,名叫楚松梅。

楚顺江土匪头子出身,坐拥小兴安岭,背靠俄国人,与韩静渠算得上是不打不相识。

还在董姓军阀手下做旅长的韩静渠奉岳父的旨意前来东北剿匪,在小兴安岭和楚顺江打了小半年的仗,一方借着地形优势,一方借着火力凶猛,势均力敌,不相上下。

最终,韩靖渠还是设了套,买通了几位有点姿色的窑姐儿放出声势,引来了色性大发的楚顺江,几人合力将楚顺江擒了送给韩靖渠。

韩靖渠也心知肚明,松北匪患猖獗,杀了一个楚顺江毫无用处,起来的定然是千千万万个楚顺江。时局动荡,池浅王八多,占个山头就敢称王。楚顺江要是一死,他手下必然四分五裂成诸多派系,如此一来,剿匪的难度就更大了。

于是,大字不识一个的韩静渠想起了小时候听说书先生讲过的“关二爷华容道放曹操”和“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也颇有胆识地决定,放了楚顺江。

临行之前,韩静渠备了一马车的好酒为楚顺江送行。二人起先还有着芥蒂,有着年轻男人互不服输,拼酒的意味。可几杯酒下毒,倒觉得愈发志趣相投起来。

韩静渠借此机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喝到最后,竟然拉着楚顺江拜起了把子,结为异性兄弟了。

楚顺江虽也是个大老粗,但好歹读过点书,识得些道理。又是个好面儿重义气之人,几碗黄汤下肚,倒生出了“黄汉生中拖刀计被放,报答关二爷”的慷慨义气来。

就这样,楚顺江被稀里糊涂地引上了道,带着手底下上万弟兄,直接投了韩静渠,被整编为东北军。如军仍旧坐拥小兴安岭,不过一直对韩静渠还算忠心。

年岁慢慢长了起来,二人又皆为了亲家。

起初韩江海对于这包办婚姻倒是对这包办婚姻没什么抵触情绪,毕竟自己的父亲就是个靠着老丈人起家受益的。自己白得了有人有枪的老丈人,顺理成章做了松北省督军,在家中众多兄弟当中也便有了绝对的竞争优势。

可偏偏虎父无犬女啊,韩江海乍一看见楚松梅,差点背过气去。

他做好了心理准备,娶妻也不一定都要看才貌的。可还没等掀开盖头,便发觉自己这夫人与他本人身高相当,壮硕程度丝毫不必他逊色。

要知道,韩家人都是身量颀长的,在男人中也算得上佼佼者。

用东北话讲,这不是娶了个媳妇,者是娶回来一只大马猴子。

楚松梅的性子完全是女版的楚顺江,一口气能干八大碗烈酒,枪法一等一的准,和男人打架也丝毫不逊色。

起初韩江海还能看着结婚所带来的地位提升而老老实实和媳妇过着日子,时间久了,在家中寻不到丝毫温暖的劣质男人便开始在外面拈花惹草。

刚开始还偷偷摸摸,后来索性便公开了,要把南边来的小戏子纳进房中。烈性的妻子定然不会同意,差点打死了那小戏子,又回了娘家去。

韩江海彻底没辙了,夫妻俩貌合神离,便一直这么拖拉着。

如今月儿让韩江海给楚松梅打电话,心头不免泛起一阵膈应来。但二姨太从旁催促着,只得硬着头皮拨了过去。

或许楚松梅还是有那么一丝想要和韩江海好好过下去的念想的,亦或是娘家人唠叨着没完惹她厌烦了。韩江海一个电话打过去,楚松梅干错利落地答应了马上去锦东城为公公筹备寿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