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第2/3页)

哪怕是个临时工,扔到村里也是个能打破头的。

这话是这个道理。

李满芬和张菊都点头。

而她会看中春枝,就是因为她老实勤快,能干活,也不碎嘴,看着是个老实听话懂事的孩子,而且同样是家里的老大,带弟弟妹妹也习惯了。

她也不是没有想过给侄子找个别的,但是正式员工露个口风就推辞了,不是正式的基本也是城里人,总之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看上,她也死心了。

虽然帮侄子转正以后这些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但是转正说的容易,就连厂长的亲戚都还挂着临时工的牌子呢,她可不抱希望。

“两个人先处处,处个半年,到时候男的二十,女的十七,也就差不多了。”

对这条件,李满芬没话说,恨不得立刻答应下来,这样的好事哪里找?

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张菊也很心动,一个月十二,能一直干下去的话,跟正式员工也差不多了。

周小晴话说在前头:“他家住的是砖瓦房和泥砖房一起的房子,不过他住的那间的青砖的,以后结婚了,钱基本也是上交的。”

李满芬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张菊也觉得没问题。

没分家,哪有把钱给小辈的。

现在他们家一大家的,每年分到的钱也都在李满芬手里,张全赵来娣手里的很少。

大人没意见,还很心动,问春枝,她对这个人还有印象,脸红红的:“看长相的话,感觉还行。”

“那你们就处处吧,不成的话再说,不过你也知道,这机会难得。”

周小晴话语里都带着酸涩。

真没想到,她真找到了一个。

她看着春枝:“这个你需要自己把握。”

张菊看着女儿语重心长:“日子要你自己过,自己好好把握。”

春枝羞涩的应下。

说起来,真是让人不好意思的一件事情啊。

经过长辈的手,他们两个就相处了一段时间,结果就是他们两个成了。

春枝给刘大姐顶了两个半月的班,得到了十三块,另外胖了一些,还收获了一个对象,绝对可以说得上是不虚此行。

钱都给了周小晴,周小晴也不客气,谈了个不错的对象,已经是帮了她最大的忙了,这钱是她该得的。

双方父母互相见了一面,苏茴也就知道了对方的信息。

他有两个弟弟,两个妹妹,他还有一个大姑,那就是纺织厂的那个车间主任。

他爸就这一个姐姐,没有其他的兄弟姐妹,他爷爷不在了,不过奶奶还在。

性格还有些孩子气,是个乐天派的人,笑起来还有些害羞。

春枝就喜欢这样性格的,某方面来说也是正好合适。

这一个夏天,张保国五年级毕业了,现在是五二二学制,五年级之后就没有六年级了,等到开学,他就要念初一了。

以他的成绩没问题,不过初中的学费要比小学的学费要贵。

小学的学费一学期一块五,初中的学费一学期是两块五毛。涨了一块钱。

知道初中的学费之后,张保国感觉到了压力,上一年分到的现金多少他是知道的,算一算,等他开学了,一学期2块5,三个弟弟每个人1块5,4块5加2块5,那就是7块钱了,扣除掉其他花销,一年都没有剩下什么钱。

他们家挣工分的人还是太少了,这还是因为烧制瓦片收入增加的缘故,要是之前的年份还要倒贴,入不敷出,这哪行啊?

该怎么想办法挣钱减轻妈妈的压力呢?

想了一通之后,发现无果。

他只好趁着暑假的工夫,每天去下地干活,他现在一整天的话能拿6个工分,或者7个工分,不少了。

他也不是没有打过家里喂养的鸡的缘故,但是家里的鸡养多少只都是有定数的,这还时不时有人检查,要是偷偷养在家里的话,太容易露馅了。

山上的野味也能挣钱,但是他现在一个人依旧不被允许进深山,跟着妈妈倒是能进去,不过山里的收获就那些,全部进了他们自己的肚子,个个吃的身强体壮,想要更多的收获,难。

况且他们现在这个收获,在他已知的人中,已经是佼佼者了,毕竟不是专业的猎户。

看到大哥在暑假这么努力,张卫国也感觉到了压力。

大哥,这么辛苦,他是二哥,是也要为大哥分担分担吧。但是他年纪不够,不满10岁的话,干活是不给算工分的。

他就和弟弟包了家里的活,大哥回家来,都不用做什么,也只有做菜的时候,经常由苏茴下手。

毕竟他们的手艺比不上妈妈。

苏茴也不愿意委屈自己的舌头,普通几顿应付过去也就是了,但要天天这样吃,苏茴宁愿自己多辛苦一点,委屈了什么,也不想委屈自己的舌头。

他们的焦虑,苏茴也看在眼里,适当的焦虑,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抗压能力,让他们更努力,过一段时间,习惯了,扛住了,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