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第3/6页)

凡是有人要看,他们都是拿这种出来,弄坏了也不心疼,至于那些妈妈拿回来的那可不行,要是弄坏了怎么办?

那些看完了、临摹完了之后,他们还要还回去换新的,弄坏了人家就不收了。

这么长时间下来,他们积攒的小人书的数量已经不少了,一开始的时候他们是每一本都会临摹,后来就挑挑拣拣的临摹,只有自己喜欢的、觉得好看的才会临摹一份,实在好看的就多临摹一份。

积少成多,现在数量也颇为可观。

而且经过这么长时间的锻炼下来,他们临摹的也越来越好了,他们之中临摹的最好的是张安国,他有时候还会自己画一些小故事。

稿子都被他自己好好的珍藏了起来,他现在也有一个梦想,有朝一日自己画一本小人书,让很多很多的人看到,喜欢这个故事。

有小人书看,张小红的视线粘在上面就拔不出来了。

小人书这么好看,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看她沉迷的样子,赵夏兰轻轻拍了她一下:“你啊。”全是纵容。

对小女儿,她一贯没有对前面两个皮猴来得严厉。

也好在她女儿是个懂事的,没有因着她的宠溺,变得顽劣。

苏茴的针脚很平整,每一针的距离都相差不大,如果用尺子量的,会发现每一针的距离几乎完全一致。

赵夏兰看着苏茴的动作,看了眼外面哗啦啦的大雨,叹了一口气:“今年这雨,真是厉害了。”

一直下没关系,但这么大的雨又一直下,那就糟糕了。

好在别的地方没有下,没有闹水灾,不然就更难过了。

这种天气,粮食受灾,他们村的那项支柱产业——烧瓦也没办法进行,不过,每年这段时期雨水多,也都是惯例了,这是除了过年之外又一个休息的阶段,这个休息指的是下雨,但是不至于形成灾害,像现在这种情况的话,就不是放假,而是加班。

大家轮流穿上雨衣去地里面加班,这滋味。

这么大的雨,虽然说有撑伞、有穿雨衣,但是在干活的时候,基本上也就是能够遮一下头,回去的时候全身上下都是湿透的,穿没穿雨衣的区别,大概就是穿了某一小块衣服还能是干的,不至于全身上下都变成落汤鸡。

苏茴听到她这样说,也看了一眼外面的雨幕:“今年的雨水是比较多了,你那房子现在这种情况,你是怎么打算的?”

赵夏兰苦笑:“我还能怎么打算?等天晴了,重新建呗。”

眼见得是一笔大支出。

泥砖房的花销是比较小,而且现在的那些木头什么的都能继续用,能接受,但是耗费的功夫呢,还有请人帮忙的人情。

到时候肯定是要请人来帮忙的,这起房子可不是自己一家人就能做得完的事情,如果只靠自己一家人的话,那等做好都不知道要什么猴年马月了,现在这雨继续下去,可能大家建房子都要商量好个顺序了。

现在就已经好几处房子塌了的了,看这雨没有一点要停的意思,继续下去,谁也说不好会不会有更多的房子也被这大雨冲垮,人手就这么多,房子损坏得越多,人少也就越捉襟见肘。

苏茴看着她:“你有没有想过起一间青砖瓦房?”

赵夏兰剥花生的动作顿住了,就连被小人书几乎吸引了全部心神的张小红也竖起了耳朵。

张小红看外面这么大的雨,这里一点雨花都没有,地上也是干干爽爽的,跟她家比起来,一个是人住的,一个是猪圈。

而她们家就是那个猪圈,因为她家的地有一部分是夯过的,在这种天气,要是一不小心漏了雨,被水长期浸泡的话,简直不能看。

如果她们家也修这种房子……

她期盼的看着妈妈。

赵夏兰看着手里那粒饱满的花生,轻轻的捏了起来:“我也想啊,但是——”她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哪有那么容易?”

青砖大瓦房,哪有那么容易的。

瓦片还好说,他们自己村就有,但是青砖呢?

他们这里没有,要从别的地方运过来,不管是买砖的花销,还是运送青砖的那份人力都是一个问题,她看了一圈,苏茴这里地方可不小,房间也多,那时候花了大几百,小一千了吧,她家要建的话,不会那么大,但是两三百应该是要的。

他们家哪有那么多钱?

现在的存款,堪堪达到二百,这还是因为去年他们村的分红大幅提升才有的,不然还要存个两三年才能达到现在这个数目。

苏茴劝她:“你不要一下子建太多,你可以先起一间,然后再以这间为基础,慢慢扩建。”

赵夏兰皱眉:“起一间哪里够住的呀,我家有5口人。”

苏茴:“你地方起的稍稍大一点,然后隔开就能变成两个房间,你们家现在这两间房不就够住了吗?还是说你打算再生?隔开两间住人,厨房之类的就用泥砖,先用着,等孩子年纪大了,你们应该也存了一些钱,可以扩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