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第4/5页)

这样刘维志也满足了。

在他这里,张保国一直就是个话不多的人,要是他写了满满几页的纸,他才会觉得奇怪。

没什么不能给别人看的,他把信给其他人:“要看吗?”

他们彼此的家信,都是互相传阅的。

“要要要,我看看,你朋友这字可以啊。”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张保国那一笔端正的字。

“对,他的字一直写的很好。”

“也没写什么啊,看你脸上的笑容还以为写了什么呢。”

“哈哈哈,他给我回信了,不该开心吗哈哈哈。”

等到他们开饭,刘维志把香菇酱带了过去。

一开,立刻迎来疯抢。

“你们省着点,就这么多,吃完就没有了,哎哎哎,说你呢,太多了太多了……”

毫无疑问,来到部队,他适应的不错,跟其他人也相处的不错。

用他爸爸的话说,他既然不知道该怎么说,那就不要说,听别人说就够了,少说家里的事,多听。

在这个陌生的、没有人认识他的地方,目前为止,他过的还不错。

除了张保国之外,他也有其他的朋友了。

虽然认识的时间还不长,但是接下来,他们还有很长的时间一起相处。

…………

今年的冬天比以往更加寒冷。

他们这里地处南方,一年四季,冬季是最短的,雪也很少下。

今年的冬天格外的冷,有些庄稼来不及,都被冻死了。

寒风吹过,路上几乎看不到小孩子。

棉花太难得了,冬衣不够,很多家庭,就一件冬衣,其他人在那难捱的时间,就躲在家里,待在床上,不是必要,根本不出门。

哪怕是火力壮的小孩子,也在大人的管束下乖乖的待在家里烤火盆。

他们这里没有北方的炕,想要取暖,除了被子之外,就是火盆了。

还有的,是煤炉子,不过煤炉子很少,他们这里烧煤的不多,不过煤炉子改一改,下面用碳的不少。

天气寒冷的时候,还有一样东西很受欢迎,那就是暖水袋。

不过暖水袋不便宜,有的会去搜集药水瓶等等玻璃瓶来做暖水瓶。

倒入热水,自己动手做个活塞,就是一个别样的暖水袋了。

张根有一个暖水袋。

老人上了年纪气血不盛,在冬天寒冷的时候,睡一晚上说不定手脚都是冷的,睡的极不安稳,有一个暖水袋把手脚捂热,那一晚上都会好过很多。

不是每一家都有的,大部分人,都是在睡前,泡一泡热水,然后趁着热乎,钻进被窝里。

南方的冬天,不比北方的干冷,它是带着湿气的,仿佛能够冷到人的骨子里。

尤其是在下雨的时候。

一场雨下来,又冷了几度。

苏茴家里有一个小炉子。

下面放木炭,上面能够放几个红薯、香芋慢慢的煨熟,也可以放一壶水,这样只要注意添加木炭,水随时都是热的。

不过相比起放到上面,张保国他们更愿意把红薯放到木炭里面,这样熟的更快、更香。

张安国拿着根小木棍戳了戳里面烤的发红的红薯,给它翻了个身。

另一面还是原来的颜色。

张定国伸出两只手,放在炉子前烤着,享受着暖暖的温度。

张卫国蹲在旁边,脸被火光映的红红的,低头看着地上的小人书。

张保国在他的旁边,坐的端正,一脸严肃的……发呆。

苏茴没有围坐在炉子前,她坐在桌子旁,在织毛衣。

她的动作飞快,张保国就是看着妈妈手上的动作,表情慢慢凝滞的。

这也太快了吧?

看大哥一直看着妈妈手上,张卫国侧头,脸上有着吃惊:“大哥,你想织毛衣吗???”

张保国听到这话,转头:“???”

一脸的莫名其妙。

他盯着毛衣,就是想织毛衣?

苏茴听到这话,停下动作,嘴角勾起:“好啊。”

好啊?

好什么?

张保国和张卫国一起收到了妈妈递过来的两根竹竿。

竿子圆圆的,头部尖尖。

“你们刚学,我教你们简单的,就学织围巾好了。”

张保国和张卫国对视一眼,连忙出声:“等等,妈妈,我们不是……”

苏茴眨了眨眼睛:“我给你们织毛衣,手很累了,围巾很简单,你们也没别的事做,帮我分担分担?不是有句话叫做技多不压身吗?保国,以后你去部队了,部队里可没有人帮你做这些,改天我再教教你针线好了,免得你衣服掉线了都不知道怎么补。”

张保国:“……”

张卫国:“……”

有哪里不对,但是又说不出是哪里。

张安国把烤熟的红薯从炭堆里划拉出来,默默的吹气,什么技多不压身,其实,妈妈就是想偷懒了吧。

张定国也默默的划拉红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