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第4/7页)

她很心动,女儿也十七了,这个年纪张菊的大女儿春枝都嫁出去了,她这还没动静,不过她还在念书,情况也不一样,最后赵来娣忍痛拒绝了,她女儿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她女儿要是考上了大学生,给她找个大学生的女婿,那才叫更出息更长脸。

现在来说的虽然有城里人,但是那条件实在一般。

除了来给张保国张卫国说媒的,就是有人来借书了,对于借书苏茴倒是放得很宽,可以,不过要是损坏了就要赔偿,而且只能借不能卖,说辞也是现成的,还有两个弟弟要高考呢,这资料肯定是要留给他们的。

这话说的在理,所以他们就借了回去抄一份,这可是考了市状元、省城第二名的学习笔记呀,这是多么珍贵的学习资料。

然后来的是温静的录取通知书,温静这个人没有什么存在感,她当初是和周小冬、周小雷兄弟一起下乡的,人长得瘦瘦小小,也不爱说话,干活也常被村里人嫌弃,不过她也很努力,这次不声不响的就拿到了录取通知书。

虽然是个大专,但是这时候的大专,同样是万里挑一,考上了只有被羡慕的份。

温静拿到了录取通知书,快速的办完了手续,不过她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没有立刻收拾东西回家,而是跟张成业说明了情况,继续在这边借住,等开学了直接去学校,这样的情况应该是她家里有什么变故,张成业也不多问,利落的答应了。

周小雷的录取通知书跟温静的只隔了一天,是同一个学校。

他们想的都一样,偏远的地方也可以,只要能录取上,哪里都能去。

他本来都要绝望了,终于等来了,他喜极而泣。

在苏茴他们出发的时候,张锦华和周小晴还在等,也不知道能不能等到他们的录取通知书。

他们是提前出发的,算上在火车上呆的时间,还有火车延迟的时间,还能够在首都呆个几天的功夫。

一来一回得一个多月,带的东西也不少。

但是比起来又算不上很多,很多东西都没有带上。

三个人,三个大袋子,加三个随身携带的小包。

他们提前买的票,因为是连着买的,所以买到了在一起的位置,苏茴张卫国坐一块,对面是苏仲,中间就是过道,那一头还有座位。

他们三个先上的车,没多久苏仲旁边位置上就来人了。

是一个中年大叔,过道那边是他的儿子,他们是去探亲的。

这时候的交通工具很有限,出远门基本上就是火车,其他的途径很少很少,而且他们是长途,从南到北,经过很多个站,他们旁边座位上的人,来了走,走了来,换了好几茬。

张卫国来了新人都要巴拉巴拉说几句那边的风土人情,长了不少的见识,他们知道他是大学生,现在要去上学的时候,个个都十分的友善,问什么答什么,有的还送特产,虽然是不值钱的东西,但那也是一份好意。

张卫国是通过这种方法打发时间,在车上的生活太无聊了,第一次坐火车的兴奋感很快就消失了,而且火车上人多,拥挤,噪杂,累了想要睡觉也睡不好,就这么一个座位,只能坐着,想要躺一躺的话,就必须要他或者是妈妈走开来,这样勉强能够蜷缩起身体躺一会儿,这样睡着了也很累。

外面的风景一开始还很新鲜,但是一天不到就厌倦了。

他也带了几本书,不过火车上人太多太吵,还有味道,还一到站,就有人下去,然后更多的人涌上来,挤得密密麻麻,根本没有看书的条件,让人心烦气躁,他就选择了聊天。

他是佩服自己妈妈的,舅舅都有些烦躁,但是妈妈她就不会,她也不跟着大家一起聊天,就静静的听着,要休息了闭上眼睛,坐着睡,看上去一点也不觉得累。

“下一个站是xx站。”穿着制服的人拿着喇叭走过,通报下一个地点。

张卫国算了一下,精神一振:“我们很快就要到了,今天就能到!!!”

苏仲听了这话也露出笑容:“太好了!现在该吃午饭了,你们想吃什么?”

他们三个人不能都去,得要留着人在这里看行礼,怕有人一个不注意拿走了。

基本上都是苏仲去买吃的。

因为去那里要经过一路上拥挤的人群,让大家借过,苏仲一个大男人去比较方便,要是有什么好菜,他这个个头更能挤进去。

张卫国拿出一个饭盒一个大的铝制盘,拿出了自己的保温壶:“舅舅,我跟你一起去,我去装些热水,热水没有了。”加上热水的话舅舅一个人是拿不过来的。

苏茴点点头:“我要一个炊饼一个馒头。”

苏仲点点头,他们就起身,一路上:“借过一下。”

“同志,可以让一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