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第2/3页)

说地里的活还好一些,他能接得上话,他自小也是干农活长大的,但是说到家庭孩子,还有抱怨家里生活不易的话,他就有些茫然。

以后他们可以说得上的话会越来越少吧。

说话的主力是张卫国,她一直以来,在村里就没有留下什么健谈的印象。

苏茴伸了伸懒腰,以后除非是张根,或者李满芬去世,不然她都不会回来了,这次她不介意把自己该做的做好。

第二天去张成业家里拜访,张成业家里准备了丰盛的饭菜,他们上门也不会空着手,拿着一些补品吃食,这里面还有一瓶人参酒,特意给张成业准备的。

除了张成业那里之外,他们还去了孙强那里。

另外还有二爷爷那里坐了坐,剩下的,就是跟张全他们一起去扫墓了,现在这时候扫墓已经恢复了,之前那段时候连烧个纸钱都要偷偷的来,就怕别人说封建迷信,现在是没有人抓这些了。

所以他们买了很多的纸钱,还有金元宝,打算烧给列祖列宗。

赵来娣有帮着一起准备,她的脸色不好看,她知道了疗养院的花销就一直是这个表情了,这钱不应该全都是他们包了吗结果还要他们出,她心疼儿子的钱啊。

她自己是没有给,但是她儿子给了,这跟她给有什么区别

偏偏她没办法把这话说出口。

因为说出去,大家就要戳他们大房的脊梁骨了,所以只能拉着个脸表示自己的情绪。

这让张卫国他们三兄弟有些好笑,因为大伯母这脸色真的是看人的,在他们几个面前就拉着个脸不说话,但是在他们妈面前的话,直接扭头就走了,这摆脸色都要看对象。

看来妈妈给大伯母留下的心理阴影很深啊,到现在都还避着走。

该拜访的人登门拜访了,该扫的墓扫了,假期有限,就和张菊、张兰一起去省城看张根。

这一次,张全和赵来娣都没有动。

如果张根他们习惯,身体没什么,他们接着就去港城那边,再从港城坐飞机回首都了。

张菊和张兰是没有出过远门的,去的最远的地方就是在镇上,所以这次出门她们也做足了心理准备。

要是换成她们自己的话,她们是不敢出门的,但是这次,跟着苏茴,还有卫国几个侄子,不怕。

她们一方面是去看病,另一方面给自己涨一涨胆子,也锻炼一下。

去省城,要先从镇上坐车去市里,再从市里的火车到省城,到了省城火车站之后,再搭公交去疗养院,一通折腾下来,人就没什么精神了。

尤其是张菊晕车,看上去她就像个病号似的。

张根现在的精气神比之前好了不少,这里吃的喝的都有人负责,一样一样的,给他打理得清清楚楚,什么都不用他操心。

人的心理满足了,散发出来的精神面貌是不一样的。

张菊她们之前也去镇上医院看他,现在再看,她们不由得夸赞起来“这里卫国特意帮你联系的医院就是好,爸,你精神好了很多,是不是快好了”

李满芬也对这里很满意,在这里她基本上不用做什么,唯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和张根的衣服洗了,吃饭,喝药,吊水,睡觉什么的,样样都不用操心。

无聊了可以溜达去找其他人说说话,或者是陪着张根一起,在镇上医院里,什么都要她看,现在呢,不用她守夜,不用她看吊水,不用她熬药,什么都有人做了,一下子就轻松了下来,而且她要是闲不下来了,这里还有一块菜地,她可以去浇浇水、除草、捉虫子。

时间长了不敢说,就目前来看,她也适应良好,看到女儿过来了,露出笑容,主动冲她们点点头,招呼她们“你们来了,快,快坐。”她也想有个人跟她一起说说家里面的事,但是家里面的人就她和张根两个,张根根本就不是一个适合说八卦的人,张凤华姐妹时不时会过来,但是她们待不长,而且她们出来在外面工作了,有些八卦她们都不知道,说起来没劲,但是两个女儿那就不同了,现在既然来了,可得好好说一说,看看最近村里面又多了什么新鲜事。

张根拉着张卫国的手,听他说回家了的事,不住的点头“你们回来了,应该上门坐坐的。”

“对,就是这样,让祖宗看看你们有多出息,以后保佑你们。”

张卫国也去问了医生,还有预计支出,后续还会有支出的,他先去问问,后续的支出他是打算就他们兄弟几个平摊掉,毕竟他们几个的条件好很多,这是事实,让大伯大堂哥在能力范围之内的出钱就可以了。

张根目前情况良好,把腰养好,要花几个月时间到半年不等,养好了,长的不敢说,再活几年没问题。

这就让人放心了,他们可不希望这是最后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