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古代版五三如何(第2/2页)

“你话怎恁多?我这三日皆在书房苦读,怎会有答不上来之理?你这懒货,快给我出去候着,等楚兄一到,就来通知我。”张文海恼羞成怒,斥了小橙子一顿。

“是,少爷。”小橙子垂头丧气地往外走,刚走出房门就看见楚辞正朝这边走过来。

“少爷,楚公子来了!”小橙子马上叫起来,惹得张文海又怒瞪了他一眼。

楚辞倒是笑了,这种久违的感觉。以前在高中时,一般当他走到楼道里,班上就会开始发警报。等他到了班里,看见的就是他们勤劳刻苦的样子。

“张兄,这三日可做好准备了?”楚辞打断了正摇头晃脑读书读得起劲的张文海。

张文海做“讶异”状:“楚兄是何时来的?我竟不曾出门迎接,实在失礼极了。”

“你我之间就不必讲究那些虚礼了。看你认真刻苦的样子,这几日想必都在用功,咱们就直接开始吧。”楚辞在他对面坐下。

张文海:“……楚兄,试卷呢?没有试卷怎么答题?”他已经习惯以分数来激励自己了。

楚辞摇了摇头:“咱们今天口义即可,不必书写。”

张文海又有点紧张了,写的时候他还可以多思考一会,直接口述,不会又落得上次被问得张口结舌的下场吧?

“那么第一题,有云'吾日三省吾身',请以下文答之。”楚辞随口说了一题。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谨对。”这是论语里的题目,张文海前些日子被论语虐了八百遍,几乎是脱口而出的。

“善,第二题,有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请以其名答之。”

“其名曹刿。谨对。”这句出自《左传.庄公》里的曹刿论战,张文海也是不假思索便答了出来。

“善,第三题,孔子见《诗经》,大赞,请以其言答之。”

这题文中并没有直接答案,但是只要读过《诗经》的人,都知道孔子对它的评价。于是,张文海答道: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谨对。”

“第四题……”

“第十题……”

“第十二题……”

“第十八题……”

“第二十题……”

张文海越答越自信,几乎是题一问出便能立刻回答,而且回答的都准确无误。

“恭喜张兄,这墨义关算是通过了。”楚辞冲他笑了笑。

张文海却有点不可置信:“什么?可是这……我才答了二十题!”之前贴经折磨了他半个月,为什么墨义只二十口义题就过了?墨义不要面子的吗?

楚辞摇了摇头,说道:“题目不在多寡,而在其是否有用。既然它足以证明张兄你已经通读这几本书了,又何必再画蛇添足呢?”

见张文海还是有些疑虑,楚辞又说:“这贴经和墨义,两者之间自有相通之处,可以说,墨义相对于贴经,反而还更简单一些,张兄你于贴经上已经能够烂熟于心,墨义题自然也能对答如流。不信的话,你将这几年县试题集买来一试便知。”

“可是,县试题集我已经做了七八遍了,早已经倒背如流了。”张文海苦恼地说。

“那就去买别的题集。”

“可,除了县试,拿个书院会将他们平日所拟之题泄露于外人呢?”张文海以前在启山书院也不是核心弟子,平日里所做的题都是先生自拟的,他觉得还不如楚辞刚刚随口问的几个。

楚辞听了这话有些发怔,这么可怜的吗?练习题都买不到。

想想前世,满大街的书店里都是《五三》、《高中万能解题模板》、《天利38套》之类的刷题圣典。

王某雄和薛某星这两个被无数老师追捧,被无数学生恨得咬牙切齿的奇人,就是这类书籍的缔造者。

像什么“为生不识王某雄,便称学霸也枉然”和“题海至尊,王者称雄,号令群书,莫敢不从,某星不出,谁与争锋”这样的口号,简直是A市高中人人传唱的经典语录。

突然,一个念头飞快地从楚辞脑海中闪过,他……为什么不能出一本题集呢?

他在现代时,每次要出题目,大家都是首推他去的。不论是学校平时的月考还是期中期末考试,他都担任过出卷人。就连A市十校联考,他也占据过一席之地。他的脑子再加上原主的实力,出点题目又算得了什么呢?

想到以后街道上人人手里都捧着一本“辞海题集”埋头刷题,楚辞就忍不住嘴角上翘,是的,他连题集要叫什么都想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