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听讲座发鸡蛋(第2/3页)

“大爷大娘们好,今天各位来得早啊。”空中又传来一句话,仍旧十分清晰,甚至连那话中带着的笑意都听得一清二楚。

张文海觉得,这声音听上去好像有些耳熟。他下意识站起来朝台上看去,可他坐的位置离那台子太远,台上那人又被那黄铜物件遮挡住了,所以他根本看不清楚那人是谁。

由于他站得久了,后面的人开始抗议,张文海只好坐下来认真听那人说得话。

“……昨天咱们说到了怎么看天时,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太阳早起笑。”

“大雨淋破庙!”台下的大爷大娘一起叫道,这些他们记得清楚呢。

“日落乌云涨。”台上又传来一句。

“半夜听雨响!”台下马上接道。

张文海听着他们一唱一和,刚开始或许还不明白,后面倒是都听清楚了。这人是把看天时的方法编成了通俗易懂的谚语传给这些老百姓们,让他们可以通过这些方法来分辨天时。

“看来大家都记得很清楚,那么咱们今天要讲的,是怎么肥地。庄稼人都知道,要想庄稼长得好,最重要的是什么?自然就是地要肥了。咱们闽地,大部分人都以打鱼为生。除了咱们这里靠海而居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咱们的地不肥,庄稼长不好。庄稼产出一少,老百姓就吃不饱,自然就得去打鱼了。可是,并非家家户户都有可以出海的壮汉,而且天天吃鱼也不是个事,甚至有时候连鱼都吃不上。要想不饿肚子,我们只能想办法让地变肥,让收成变好。”

“可是那些好田地都在富贵老爷们手上,我们的薄地瘦田连草都长不好。”有人说道。

“是啊,地越种越瘦,往年能收两担粮的地,去年就只收了一担半。”

村里不分男女都是要下田的,故而提起生计这个话题,大部分老百姓都愤愤不平,有感而发。张文海身为富贵老爷的一员,坐在其中瑟瑟发抖。

“看来大家都有此困扰。地的好坏虽不是我们可以选择的,但是我们可以想办法把坏地变成好地。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说说如何肥地。首先,咱们要知道哪些庄稼养地,哪些庄稼伤地……”

台上的人侃侃而谈,时不时还会说两句俏皮话哄大家开心。因为涉及百姓生计,所以大家听得非常认真。有些老庄稼汉边听还边点头,这其中有些内容他们曾经试过,只不过他们无法像这样概括出来,也说不清楚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做。

张文海原有些不以为意,后来也听得入神了。他们家虽然也是以做生意为重的,但田地也不少,其中良田劣田都有。若是按照台上人的说法去做,说不定他家的劣田也能变成良田,多收不少粮食。

转眼一个时辰就过去了,大家伙还有些意犹未尽。眼下马上便是春耕了,他们想多学一点东西,回头用上,秋天也能多打几斤粮食回家。

台上的人似乎也看出来了,他先安抚了大家几句,然后说道:“今天我就讲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想听,明天还可以再来。当然,明天不能来的也没关系,若家中有读书人的,可以去翻翻《齐民要术》《农桑辑要》《农书》等,我今日所讲,大部分都是上面的。”

“书上还管咱老百姓种田的事?”有人惊讶地问道,他们以为读书只教人做官,却没想到还有种田的书。

“当然了。”台上的人又笑了,“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只要会读书写字,便能将自身经验传承下去,让子孙后代有法可依,不用担心无人口口相传而将手法遗失了。”

老百姓们都点头,如果人人都能认字的话,那这法子确实不错。

那人又说了几句,而后便让大家明日再来,不过,明天就没有鸡蛋领了。

老百姓们纷纷表示没有鸡蛋也没关系,就算今天的不发,他们也不在乎,毕竟学到的东西可比两个鸡蛋值钱多了。

台上人表示他说的一定做到,今天的鸡蛋无论如何都会发下去。说着,便让大家排着队去前头领鸡蛋。

“诶,真好呀!不愧是读过书的,懂的就是多呀!”

“可不是嘛!没想到还有教人种地的书,你说有教人打鱼的书吗?”

“说不定有呢!可你家又没人识字,有你也学不了!”

“谁说没人呢?我家小孙孙都会写自己名了……”

张文海排在后头,听着前面的人兴致勃勃地讨论着。他很想反驳说,根本就没有什么教人打鱼的书,而且读书根本就不是为了打鱼,怎能将如此高雅之事和这些俗事相提并论呢?

可是他也知道,这话一出绝对讨不了好,更重要的是,他刚刚才得了农书上的好处,又怎能立刻倒打一耙呢?

小橙子不明白自家少爷纠结的点,他只奇怪,明明之前说不是为了鸡蛋,可怎么一提发鸡蛋了,他家少爷就立刻窜到前头去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