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外挂也带不动(第2/3页)

有人持反对意见,表示这模拟考试的本意是为了提高本府学子的应变能力,怎能为他们大开方便之门呢?到时候那些学子考好了,其他州府的提学就白得了便宜,这不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吗?

也有人表示赞同,因为这些来报名的学子归根结底也是他们本省的学子,既然此刻他们都怀揣着期望来到了漳州府,何不彰显仁德,广传美名,想必来年再招新生时,就能吸纳不少别府学子了。而且,此举也有利于他们本府的学子真正认清自己的实力,毕竟这乡试,可不止他们一府人参加。让他们提前有竞争压力,才能使他们更加上进。

最后举手表决时,赞同方以微弱的优势取得了胜利,反对方也无可置喙,只提出了,外府学子若报名的话,报名费必须比本府学子多一两,不然怎么体现出他们对本府学子的优待呢?

楚辞采纳了这个建议,能大老远赶来考试的,二两或三两的区别对他们来说并不大。当然,他也考虑到了有些学识出众但家境困难的学子,于是楚辞提出,排名前一百的学子退还所有报名费,外府学子也可享受这个待遇,算是结个善缘。

其他人自然无异议,散会之后就各自忙碌了起来。

这次的考试由于人变多了,检查时也更加慢了,于是楚辞没再宣布提前考试,而是按照正规的乡试,让他们足足等了一天一夜,第二天早上才拿到考题。这时候就能看出差距来了,有了等了一天之后心性开始浮躁,拿到考题后也不能认真思考。而有的人却一直镇定自若,差距由此而生。

四月初,提学司开始放榜。这次的一千两百名学子当中,前百名之中的外府考生竟然占了半数之多。本府学子深受打击,意志不坚者心生退意,意志坚定者却更有拼劲,努力寻找自身不足之处,意欲通过刻苦学习来弥补。

看着榜墙外的众生相,楚辞叹了口气,科举制度本就是残忍的,无异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希望这些人能够早日明白。

二模之后,楚辞发现院子里的这些人学习劲头也都要比以往更刻苦些了。张文海今年就要下场,他也参加了此次考试,虽名列前十,但他依旧感到压力很大。因为西江省的教育比之南闽省来说要更好些,而且考试的这些人中,只是南闽省部分学子。

他的上进影响到了其他人,其中傅明安和常晓是想明年参加县试的,而楚小远和钟离钰发现同样是今年刚过童生试的哥哥们学识上竟然超出他们一大截,心中很是不安,也想快点追上。

楚辞为他们的学习态度欣慰不已,但又担心他们身体吃不消,所以经常让张虎给他们炖些好吃又补身的东西,并且在楚小远习武之时让其他人也跟着锻炼,不让他们总是窝在书房里闷头学习。

……

时至五月,骄阳似火,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从去年有码头以来,漳州府的财政收入就大幅度攀升了,再加上十分畅销的玉融丸和新起的工艺品生意的税收,陆知府春风得意,连走路都带风了。

有钱了,原来想举办的一些活动也就不用再三考虑了。距离端午节还有一个月时,陆知府就张贴了公文,说是今年漳州府中要举办龙舟赛。在赛事中夺得前三甲的队伍将赢得高额的奖金,其余参赛队伍,也能够根据各自表现获得奖励。除此之外,官府还会在海滩上举办端午赛诗会,两项活动同时举行。这样一来,无论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参与其中了。

楚辞了解到,陆知府还命人包了很多的粽子,到时候只要去看热闹的,人人都能领到一个。

作为本府学政,这样热闹的事情自然不会少了楚辞的参与,五月初四这天一早,他就收到了隔壁知府衙门送来的请柬,邀请他明日一早随知府一起去果县郊外观看龙舟赛,并为端午赛诗会题词讲话,顺便在最后选出一些优秀诗作,陆知府想发行一本诗集。

楚辞自然要给他这个面子了,第二天一早,他就把其他人都叫了起来,让大家一同去果县看热闹。

当然,他就算不说。其他人也是要去的。因为这次参赛选手中,他们有两名代表。一位是即将参加赛诗会的张文海,另一位则是加入了提学司龙舟代表队的张虎。

众所周知,提学司里的大人们大多都是文弱书生,让他们吟诗作对倒是没问题,但是参加龙舟赛未免有些为难了。

可是这是本府第一次举办这样的赛事,陆知府早已经暗示了,漳州府内所有衙门都必须出一支队伍捧捧场,参赛人员虽没规定的那么死,但是正式官员一定要超过半数。

提学司里,楚辞挑挑拣拣了好半天,才在官员中选出了十五人,其余十人都是从吏员中挑选的。好巧不巧的,四月底有一个吏员骑马回家突然摔伤了胳膊,不能参加训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