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抵达(第2/3页)

吃完了东西,两人又坐了一会,提学司的人到了。来的是王明,王百万看见他倒不敢和对陈老汉的态度一样了。自古官民有别,即使他只是一个学官,也比他一介商人的地位要高得多。

“王老爷,这是提学司的王大人。”陈老汉为他们引荐。

“王老爷?这可真是巧了,我也姓王,说不定咱们五百年前还是一家呢。”王明笑得十分可亲,态度也好似闲话家常一般,没有一点上位者的傲气。

王百万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身为一个商人,和当官的打交道也是常事。别说是这些有品级的官了,便是那些衙门里当了个差的,头都昂的比别人更高些,何曾有过这么好说话的?

“大人说笑了,小民的王哪敢和您的相提并论。”

“一笔写不出两个王字,大家都一样。”王明笑了笑,“好了,闲话我也不多说,王老爷可是真心想做这霜糖的生意?”

王百万连忙点头:“大人,小民确是真心想做这生意的。只是,不知这霜糖作价几何?若是价钱合适,我便都要了。”

王明心里有些犯愁,他问价的信寄出去还没回应,这几天他也到那些铺子里了解过,这每家的价钱都不一样。他自己家中采购的,是这里头居中的那一种,一两大约在六十三、四的样子,一斤就要一两银子左右。

往常他没了解过这些琐碎事,如今一听不免有些咋舌,如果他家无恒产,光靠那一个月十几两的俸禄,恐怕连糖都吃不起。

要报价的话,肯定不能以这个价钱,要多少才合适呢?

王百万看这位大人皱着眉头似有不满的样子,心里不禁有些忐忑。万一对方狮子大张口,再来个强买强卖可怎么办?

王明最终还是没有先报价,而是探了探他的口风,再拿出自家糖的成色来说话。而这王百万也熟谙砍价之道,从发家不易讲到运输的困难,最终以五十七文每两的价格成交。

王明对这个价格挺满意的,毕竟是别人过来收,不用他们费时费力运到外面去。王百万也挺满意的,虽说比他的心理价位贵了一文。

今年红糖大省减产,这种霜糖势必也会比原来更少。物以稀为贵,现在外面的霜糖每两已经提到了七十文左右,等到接近年关的时候想必会更加高。这批霜糖买来,去掉成本和来回的路钱,算下来应比他买红糖还要赚的多些。

在一旁看他们谈买卖的陈老汉激动不已,往年累死累活熬红糖,收购价也不过是十五文一两,今年有牛帮忙,也只比以前多那么一道工序,价格就能翻上几番!

生意谈妥之后,王百万生怕夜长梦多,要求马上过秤。这庄子上就有大秤,陈老汉喊来庄子上的人手,将仓房里的霜糖一缸一缸搬出来过秤。

称好一缸,便把重量写在纸条上贴在缸口处,这五个庄子加起来一共八百多亩地,去除建筑面积和种植水稻以及其他果蔬的面积,甘蔗差不多种了二百多亩地左右。

古代没有各种肥料,不比现代一亩地的产量差不多在三到十吨左右,这里一亩地大概也就一两吨的样子,换算成古代的斤两,一亩肥地大概能产出两千五百多斤左右,而瘦地只能产出一千多斤。

提学司的这几个庄子上的负责人,有的勤快有的懒些,所以最后这二百多亩差不多共收获了四十一万斤甘蔗。一百斤甘蔗能出三斤白糖,一斤是九百一十二文,三斤就是二两七钱多银子。

王明叫了几个手下一起来算账,几人算盘拨的飞快,总算将这院子里的糖价算清楚了。王百万请来的账房先生也在一盘算,最后两边一对账,发现数字刚好对上,这糖总价是一万一千一百二十四两六钱银子。

王明大方地表示,这零头可以抹去,于是那六钱就被抹掉了。

这数目比较大,王百万身上只带了几千两银票。不过幸好这里的钱庄是全国通兑的,于是王百万赶紧邀上王明,带上印章,一起去那天下钱庄兑出银票来。

第二日,王百万乘上那载着一万多斤霜糖的大船,离开了漳州府。

这笔钱入了账,楚辞走路都带风了,想到明年一二月还可以再榨一批糖,他就高兴得不得了。

不过,最让他高兴的还不是这件事。他翻开老黄历,看着那个被圈上的时间,心里涌上一股酸甜夹杂的滋味。

再有三五天,寇静静就要到了!

楚辞忘不了自己收到信,看到这个消息时的感受。想起当初京城一别,他哄寇静说一年就能回去,现在已经三年多了,他还在南闽省沉浮,而那个说要在京城等他的人,却来到了这里。

楚辞这几天有空总是会照一照镜子,仿佛变回了当初那个极为重视仪表的人。自来到这漳州府,一到到晚都忙于公务,他不知道自己还是不是当初那一派斯文俊秀的样子。